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一些有机分析试剂在环境和生化分析中的新应用

郭启华  
【摘要】: 挖掘老试剂的潜力,开发其新的用途成为各国分析化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几种常见的有机分析试剂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法等检测手段以及膜分离技术、衍生技术等,并应用于人们普遍关注的环境分析和生化分析领域,旨在扩大老试剂的应用范围。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及选择性好的测定茶叶和尿样中草酸的方法,它基于在约1.3mol/L的酸度下,锆(Ⅳ)与偶氮胂Ⅲ形成配比为1∶1的蓝绿色络合物,草酸的加入使溶液的吸光值降低,在一定的范围内,草酸的浓度与吸光值的降低成正比。草酸浓度在5.5×10~(-6)-1.1×10~(-4)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是0.997,检出限(S/N=3)为2.30×10~(-6)mol/L。方法用于一些实际样品中草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2.3mol/l盐酸溶液中牛血清白蛋白(BSA)与锆(Ⅳ)-偶氮胂Ⅲ的结合反应。探讨了锆(Ⅳ)-偶氮胂Ⅲ探针的形成和络合情况,研究了该探针与BSA结合的反应机理,建立了描述该探针与BSA的研究方法,并求算了结合体系的参数,验证了此反应符合相分配模型。结论认为两者之间的结合力是以非静电引力为主、静电引力为辅的非共价键作用力。 提出了一种基于将钯(Ⅱ)与1-亚硝基-2-萘酚-3,6-二磺酸钠(NRS)形成阴离子螯合物,再与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铵(Zeph)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缔合,此离子缔合物被收集在0.3μm硝酸纤维素膜上,用小体积的浓硫酸溶解滤膜和缔合物后于石墨炉原子吸收(GFAAS)测定ng/L级钯(Ⅱ)的新方法。在2.0-108ng钯(Ⅱ)/5mL范围内线性良好,富集倍数超过40倍。在10倍预富集时,检测限为12ng/L,常见离子不干扰,用于富集和测定来源不同的河水、海水、废水和催化剂中钯(Ⅱ),加标回收率满意。 合成了五种三聚氰氯衍生光分析试剂,初步确证了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质谱表征确定了一种新的带活性氯的荧光试剂8-(4,6-二氯-1,3,5-三嗪氧基)喹那啶(简称为DTQD)的结构,并研究了其紫外和荧光性质,以及标记苯酚反应的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邓凡政,石影,李霞;铜(Ⅱ)、锌(Ⅱ)、镍(Ⅱ)、铁(Ⅲ)、铝(Ⅲ)萃取分离研究──聚乙二醇—硫酸铵—偶氮胂Ⅲ体系[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2 李庆成;偶氮胂Ⅲ与铋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J];冶金分析;1994年03期
3 于京华,张智军;偶氮胂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食品中微量铜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1999年01期
4 乔治忠,周之荣,张丽珍;氧化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钴[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5 虞光禹,黄祖荣;偶氮胂Ⅲ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J];冶金分析;1992年04期
6 夏畅斌;偶氮胂Ⅲ光度法测定江水中痕量铬[J];分析化学;2000年06期
7 黄典文,卢业玉,区良益;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食盐中碘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金问龙,姚明霞;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铀矿石分析中的应用——偶氮胂Ⅲ光度法直接测定铀时钙离子干扰的消除[J];中国核科技报告;1988年S2期
9 张云;偶氮胂Ⅲ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其应用[J];冶金分析;1992年06期
10 П·КСПИЦЫН ,黄德树;稀土(y、Sc)—Mo—偶氮胂Ⅲ异核金属络合物的分析研究稀土元素和钪共存时的测定[J];江西冶金;1984年04期
11 赵丽瑞,张淑云;稀土—偶氮胂Ⅲ配合吸附波法测定稀土元素[J];河北化工;1999年01期
12 李祖碧,曹秋娥,侯能邦,徐其亨;偶氮胂Ⅲ催化光度法测定锇[J];黄金;1999年12期
13 韩波,王丽苹,刘淑云;铅—钼—偶氮胂Ⅲ异金属双核三元络合物法测定车间空气铅[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5年04期
14 黄典文,陈耀文;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稀土氧化物中微量铈[J];冶金分析;2001年06期
15 李北罡;偶氮胂-Ⅲ-稀土显色反应的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2002年S2期
16 周原,刘新玲,郭林晖;偶氮胂Ⅲ在光度分析中的应用[J];湖南有色金属;1996年01期
17 苏筱军,张秀绘;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钙[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8年01期
18 罗济文,黎中良,李家贵;偶氮胂Ⅲ与铬(Ⅵ)褪色反应的研究[J];计量技术;2000年08期
19 黄典文,梁盛前;氧化偶氮胂Ⅲ褪色光度法测定钒[J];岩矿测试;2001年02期
20 周之荣,魏家文,黄湘源;偶氮胂Ⅲ-重铬酸钾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锡[J];岩矿测试;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振朋;谢明一;韩彦丽;左敏;齐莉;陈义;;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顾坚;蒋学;田秀枝;邱辰;黄丹;杨一奇;;2-氯-4,6-二苯氨基-1,3,5-三嗪改性纤维素的制备、结晶结构与水解性能[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詹廷伟;;高温隔热涂层材料中Y_2O_3含量光度法测定[A];第十二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暨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7年
4 佟芍朋;张德平;;常用三嗪系阻燃剂综述[A];2008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正名;廖云;;嘧啶(三嗪)氧(硫)基取代的羧酸衍生物类新除草剂的创制研究(摘要)[A];中国化工学会农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施秀英;朱义州;郑健禺;;三嗪键联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分子识别[A];全国第十四届大环化学暨第六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廖卫平;宋志彬;杨少青;蒲蜀湘;易咏红;赵绮华;;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与剂量、血药浓度及合并用药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祝婕;尹显洪;冯宇;赵凯;;6-苯-2,4-双(3,6-二氯-2-吡啶甲酰胺)-1,3,5-三嗪配体及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荧光性质的研究[A];第11届全国发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戈蔓;花成文;;4,4'-二(间二氯三嗪基)氨基二苯甲烷和四氮杂杯[2]芳烃[4]三嗪的合成和表征[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10 王莹莹;常青云;周欣;臧晓欢;王春;王志;;悬浮固化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分析水样中三嗪除草剂[A];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学术交流会(2010景德镇)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徐国兴;氨基吲哚与1,3,5-三嗪的反电子环加成反应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0年
2 肖深初;三嗪卟啉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闫红强;新型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舒薇;木瓜凝乳蛋白酶的化学修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5 孙岩峰;含三嗪、二苯甲酮结构的抗紫外分散染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黄昊飞;含氟三嗪活性染料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凯;超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高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歌;几种笼状含能材料及均三嗪类分子器件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启华;一些有机分析试剂在环境和生化分析中的新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2 顾坚;三聚氰氯及其衍生物对纤维素结构及水解性能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2年
3 包军;影响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及在儿科的临床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4 崔建平;3-甲基-1-苯基-6-芳基偶氮-7-羟基双吡唑[5,1-c:3',4'-e]并-1,2,4-三嗪的合成[D];内蒙古医学院;2009年
5 户安军;iNOS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及iNOS抑制活性测定[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邓洪;拉莫三嗪及其中间体的合成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7 刘克升;新型三嗪成炭剂的合成及无卤阻燃ABS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8 罗春华;含均三嗪及查耳酮的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D];四川大学;2005年
9 刘志超;2,4-二氨基-6-苯基-1,3,5-三嗪高分子和螯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齐文英;含氮、含硫杂环化合物的合成[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鑫;“一药多名”问题亟待解决[N];人民政协报;2005年
2 李红军;一药多名令人忧[N];科技日报;2000年
3 张志昂;难治性癫痫如何处理[N];大众卫生报;2003年
4 汤碧琴;谁动了我们的保命钱?[N];宁波日报;2005年
5 王萌;王立峰;治疗癫痫老药当家[N];中国医药报;2004年
6 马艳红;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N];中国医药报;2004年
7 张丰川;性病治疗中的用药问题[N];健康报;2005年
8 张荔子;抗癫痫药物新进展[N];健康报;2005年
9 蒋肖男;头孢曲松钠还有哪些名[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10 新华社记者 吕晓宇;我国每年250多万人吃错药,多是一药多名害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