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传》、《郑笺》训诂术语比较研究
【摘要】:术语是一门学科其体系是否完整规范的重要标志,术语的精确程度,使用情况,能清楚地反映这门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训诂学的术语也是如此,它的准确性及使用情况就可以反映训诂这门学科的发展状况。因此,对训诂术语的研究,历来是训诂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汉代是训诂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专书的训诂资料又最能具体真实地再现训诂学家的训诂实践。因此,本文选取了汉代最有代表性的两部《诗经》训释著作——《毛传》、《郑笺》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毛传》、《郑笺》两部《诗经》训释著作的训诂术语重新加以考察,揭示了西汉、东汉两个特定时代训诂术语的内涵、用途及使用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汉代的训诂术语体系,探索训诂术语产生和发展的源流,探求古代训诂学家如何运用术语对文本对象进行训释,并且参照现代术语学中科学术语的特征,分析传统训诂术语的特点,展现了从西汉到东汉训诂术语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规律。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从西汉到东汉,训诂术语由初具体系发展为体系基本完备;训诂学家对训释对象的分类由粗疏逐渐发展到比较精密的程度;同时,训诂术语本身也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其功能随时代的发展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缩小,有的涵义也发生变化;在传统训诂术语产生初期,它们普遍具有缺乏单义性和使用随意性两大缺陷。
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部著作中的训诂术语进行穷尽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将断代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统计法与例举法相结合,描写与分析相结合,深入研究《毛传》、《郑笺》中出现的 31 个训诂术语,详细描写其用法,统计其出现频率,分析其适用对象,然后对比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以期为传统训诂学的术语研究提供一份翔实可靠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