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毛传》、《郑笺》训诂术语比较研究

陈炳哲  
【摘要】:术语是一门学科其体系是否完整规范的重要标志,术语的精确程度,使用情况,能清楚地反映这门学科所处的发展阶段。训诂学的术语也是如此,它的准确性及使用情况就可以反映训诂这门学科的发展状况。因此,对训诂术语的研究,历来是训诂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 汉代是训诂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专书的训诂资料又最能具体真实地再现训诂学家的训诂实践。因此,本文选取了汉代最有代表性的两部《诗经》训释著作——《毛传》、《郑笺》作为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毛传》、《郑笺》两部《诗经》训释著作的训诂术语重新加以考察,揭示了西汉、东汉两个特定时代训诂术语的内涵、用途及使用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汉代的训诂术语体系,探索训诂术语产生和发展的源流,探求古代训诂学家如何运用术语对文本对象进行训释,并且参照现代术语学中科学术语的特征,分析传统训诂术语的特点,展现了从西汉到东汉训诂术语的基本状况和发展变化规律。本文得出如下结论:从西汉到东汉,训诂术语由初具体系发展为体系基本完备;训诂学家对训释对象的分类由粗疏逐渐发展到比较精密的程度;同时,训诂术语本身也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其功能随时代的发展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缩小,有的涵义也发生变化;在传统训诂术语产生初期,它们普遍具有缺乏单义性和使用随意性两大缺陷。 本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两部著作中的训诂术语进行穷尽性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将断代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统计法与例举法相结合,描写与分析相结合,深入研究《毛传》、《郑笺》中出现的 31 个训诂术语,详细描写其用法,统计其出现频率,分析其适用对象,然后对比分析,总结其变化规律,以期为传统训诂学的术语研究提供一份翔实可靠的研究成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鲍昌;《诗·邶风·雄雉》新解[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张有祥;《毛传》、《郑笺》训诂内容的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3 罗荣华;;《毛传》、《郑笺》、《孔疏》训诂术语评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滕志贤;试论陈奂对《毛诗》的校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5 向熹;略论训诂和语法和关系[J];古汉语研究;1993年03期
6 邹凤礼;《诗三家义集疏》评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鲁洪生;《毛传》标兴本义考[J];中国诗歌研究;2002年00期
8 李博;《〈诗·召南·殷其靁〉新解》商榷[J];中州学刊;1982年03期
9 邓声国;《毛诗笺》训释异《传》释例述析——毛、郑训诂词汇意义歧义之成因初探[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10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11 陈祥明;《毛诗诂训传》中的语法分析方法[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2 李玉林;《毛传》训诂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13 杨天宇;郑玄《注》《笺》中诗说矛盾原因考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14 邓声国;《毛诗笺》申明《传》义说略[J];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15 陈化新;《诗·芣苢》新解[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7年04期
16 路红;郑玄《毛诗笺》略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17 张传曾;语法与训诂[J];常州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18 陈东辉;论《经籍籑诂》的编纂及其功过得失[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01期
19 冯浩菲;古书篇题增字及学者称引失误[J];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0 赵生群;;《左传》疑义新探(僖公篇)[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富金壁;;国学传承中的训诂问题十例[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王初慶;;由训诂到义理——论《公羊传》解经之方式[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3 师为公;;《四书》与训诂[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景海峰;;训诂与诠释: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之路[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姜燕;;医古文的学习和研究需要文字训诂学素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赵生群;;《墨子》疑义新证[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7 赵宗乙;;《淮南子·时则训》语辞札记[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宗乙;;《淮南子·俶真训》语辞管见[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郭芹纳;;陕西方言词语的训诂与词书的编纂[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李阿山;;训诂小札[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登脉;《黄帝内经素问》疑难字词校补[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方向东;孙诒让训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赵庆伟;清代孟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牛淑平;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5 汪少华;中国古车与名物考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倩描;王安石《易》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梁锡锋;郑玄以礼笺《诗》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8 张言梦;汉至清代《考工记》研究和注释史述论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继明;《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刘墨;乾嘉学术的知识谱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炳哲;《毛传》、《郑笺》训诂术语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华敏;《诗经》毛传、郑笺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陈建萍;复式虚词研究与训诂实践[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艳;对文训诂之考察[D];宁夏大学;2003年
5 刘敏;由《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看汉代训诂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3年
6 罗小如;论朱熹《论语集注》的训诂价值[D];宁夏大学;2003年
7 崔雪艳;《助字辨略》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景聚;姚际恒、崔述与方玉润的《诗经》学“简论”[D];西北大学;2004年
9 卓汴丽;戴东原新理学思想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丙华;《毛诗故训传》义理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淼;郦波:非“潮人”乃“训诂”[N];哈尔滨日报;2011年
2 朱祖延;荐介《文字音韵训诂知见书目》[N];湖北日报;2003年
3 冯世纶;章太炎考证训诂学术贡献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郭朝凤;阐幽发微 会通情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倪文才 亚洲集邮联合会副主席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刘佳维;画船挝鼓过盂城[N];扬州日报;2009年
6 马斗全;著述之“心力”[N];光明日报;2003年
7 汪学群;清初儒学的“经道合一”论[N];光明日报;2001年
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丁卫;杨联陞:中国文化的海外媒介[N];社会科学报;2003年
9 沈宏非;美味训诂[N];中华读书报;2005年
10 雷颐;“六经皆史”说《论语》[N];中华读书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