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z时域光谱系统及自由空间电光取样THz光谱测量
【摘要】:THz(10~(12)Hz)辐射通常指的是频率在0.1THz~10THz(波长在30μm~3mm)之间的电磁波,其波段在微波和红外光之间,属于远红外波段,其成像和光谱技术可以提供传统的微波和X射线技术所不能提供的信息。近十几年来,随着超快激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THz脉冲的产生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激发光源,使THz辐射的产生和应用得到了蓬勃发展。
本论文第一章介绍了THz辐射的基本性质,瞬态性、宽带性、相干性等特性使THz光谱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物质在THz波段的光谱包含着丰富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因此THz技术在很多基础研究、工业及军事等领域有很重要的应用。随着THz射线技术的进步,THz射线的应用将会涉及交叉学科领域,包括通讯、成像、医学诊疗、健康监控、环境控制以及化学和生物标识。它也会在防御和安全方面引发新的变革。
论文第二章首先介绍了THz-TDS系统中光电导和光整流这两种最常见的产生宽频带脉冲THz辐射的方法、原理,以及光电导取样和自由空间电光取样这两种相干探测。着重讲述了THz时域光谱(THz-TDS)系统的搭建方法,并根据发射方式不同,分别介绍了THz波的产生机理。THz光谱测量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商业上没有集成的光谱仪,因此,实验系统的搭建,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本章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THz光谱系统的光路调节和优化的方法,是在长期实验工作中总结的经验,相信对从事THz光谱技术研究的同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章具体分析了系统性能优劣的评估标准及计算方法,信噪比和动态范围是实验系统的重要指标。首都师范大学THz光谱和成像实验室是继中科院物理所之后全国第二家拥有THz系统的单位,目前其系统的信噪比达到500,动态范围6000以上,与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THz研究中心的系统性能相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从多次的试验结果,我们发现,通过改变崭波器的频率、振荡器的中心波长等参数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和加宽频带,在系统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我们的带宽可达到3THz以上。、最后是有关我们所做的THz发射和探测方面的研究。包括天线发射极发射THz峰值信号与偏置电压的关系,以及低温砷化镓与半绝缘砷化镓产生THz电磁场的特性比较。我们发现随着输入的锁相电压的增大,THz信号的峰值大小也随着相应增大,将锁
|
|
|
|
1 |
徐文兰;砷化镓中EL2深能级结构模型的晶格振动态密度[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2年05期 |
2 |
彭彤,叶令,张开明;硫对砷化镓表面悬挂键的饱和作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3 |
周洁,马红,卢励吾,韩志勇;GaAs中4d过渡杂质Mo与Pd的光电行为[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3年02期 |
4 |
杨建宋;;带电对Ga_5As_5团簇能量和结构的影响[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
5 |
杨姮彩;砷化镓双异质结激光器寿命达万小时[J];中国激光;1981年12期 |
6 |
陈继新;洪伟;殷晓星;程峰;严蘋蘋;;低相位噪声毫米波单片压控振荡器的研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6年04期 |
7 |
阮驰;赵卫;陈国夫;朱少岚;杨宏春;阮成礼;;GaAs与InP半导体光导开关特性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03期 |
8 |
袁建强;刘宏伟;刘金锋;李洪涛;谢卫平;王新新;江伟华;;50kV半绝缘GaAs光导开关[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5期 |
9 |
卫婷婷;;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研究现状及展望[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
10 |
刘宏伟;袁建强;刘金锋;李洪涛;谢卫平;江伟华;;大功率GaAs光导开关寿命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4期 |
11 |
杨建宋;;分子动力学对Ga_6As_6离子团簇结构和稳定性的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
12 |
徐士杰,江德生;量子阱红外探测器[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1992年04期 |
13 |
袁建强;刘宏伟;刘金锋;李洪涛;谢卫平;王新新;江伟华;;不同形状的光斑触发砷化镓光导开关[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0年03期 |
14 |
王文琴,魏继中,汤筱婷,马光正;钨丝探针电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砷化镓中的铬[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4年06期 |
15 |
柳强,巩马理,闫平,郭云霄,谢涛,王东生;激光二极管抽运的GaAs被动Q开关Nd∶YVO4激光器[J];光学学报;2003年03期 |
16 |
谢爱根;李传起;郭胜利;裴元吉;;高二次电子发射系数材料砷化镓的理论设计[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
17 |
李九生;;太赫兹波频域的GaAs材料特性[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3期 |
18 |
丁国强;苏小平;屠海令;张峰燚;涂凡;;4英寸VGF GaAs单晶生长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稀有金属;2009年02期 |
19 |
马淑芳;梁建;赵君芙;孙晓霞;许并社;;GaAs/Ga_2O_3复合多晶薄膜的生长与光学性能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09年03期 |
20 |
孙继忠,宋远红;GaAs中杂质扩散机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