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效率论
【摘要】: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领域和社会实践领域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不公引发的各种问题日益凸显,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公平问题再次成为焦点问题。
在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是继续通过扩大收入差距来刺激经济增长,还是形成合理的利益结构,逐步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问题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的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一个主要原则就是实现社会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遵循科学发展观,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之间才会日益协调与相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成为可能。
本文在对公平和效率的内涵分别加以界定的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揭示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对立统一性,运用社会主义本质论论证了公平与效率之间具体的历史的动态的有机统一。从理论及现实层面突出强调了公平的效率功能,主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新的公平效率观,并提出了完善社会公平的政策建议。
本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弄清公平的内涵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效率关系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本文在第一部分详尽分析了公平的内涵、外延及分类,并对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原则和公平观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诠释。本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强调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必要前提。通过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公平效率关系所持的不同观点,突出我国当前在追求公平与提高效率方面的一致性。第三部分作为全文的重点,突出强调了公平具有的效率功能。文章既从正面分析了起点公平、规则公平、操作公平、结果公平和社会公平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从反面分析了社会不公导致的效率损失,并以近年来国家解决三农问题所取得的成效现实地论证了公平具有效率功能,公平就是效率。本文第四部分在分析了传统公平观的缺陷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解决公平效率关系的现实背景,提出了实现公平促进效率的政策建议,并主张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新的公平效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