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土地改革研究
【摘要】: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海峡两岸国共两党分别在大陆与台湾进行了土地改革,并且均取得成功。对于中国共产党在大陆进行的土地改革,学术界研究较多,成果颇丰。对于国民党在台湾时期开展的土地改革研究相比而言,显得比较薄弱。故笔者将研究视角放在台湾土地改革问题上,以期对中国土地制度变革作些新的探讨。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扼要说明研究台湾土地改革的价值与意义和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二部分:分析了台湾土地改革的原因与目标。探究台湾土地改革的原因:一是台湾光复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二是国民党确立在台湾的统治地位的需要;三是孙中山“耕者有其田”思想深入人心。文章分析了台湾土地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第三部分:台湾土地改革的实践。首先将台湾土地改革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和“耕者有其田”。在此基础上对国民党在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的土地改革作了较为深入的比较分析,回答了国民党在台湾实行土地改革获得成功的原因。
第四部分:文章对台湾土地改革做出了基本的评价。文章认为:台湾土地改革消灭了台湾的封建剥削制度,初步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促进了农业生产,强化了国民党在台统治基础,为台湾经济起飞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还对台湾土地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了初步分析,认为台湾土地改革并不彻底,对农民有剥夺,而且远没有做到平均地权。
第五部分:在全面总结台湾土地改革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对暴力革命式的土地改革与和平土改引发的思考作了扼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