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番茄红素的分析、制备及保健功能研究
【摘要】:
番茄红素是一种具有淬灭自由基功能的开环类胡萝卜素,具有已被证实的防治人体疾病的功能,经济价值显著。从交叉学科的基础科研入手,研发富含番茄红素的功能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对提高我国的国民健康水平和发展我国的食品工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本文所描述的研究工作以我国番茄红素功能性食品的生产技术和产品研发为目标,以目标化合物为中心展开,在分析化学、化学工程学、食品科学、营养学、医学和生物化学多学科交叉点上进行工作,并对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作系统的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番茄红素的分析与检测方法的建立、天然资源的评估、制备技术的研发、在动物模型中的吸收、转运、分布和代谢规律以及防治疾病功能初探五大部分。
研究结果包括:[1]应用UV-VIS反射光谱法建立了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的无损伤、现场检测技术;[2]应用C30-HPLC-PDA-ELSD技术实现了对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的分离,测定了不同顺式异构体的吸光系数,建立了天然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组成的检测方法,为区分和鉴定人工合成品和天然产物奠定了基础;[3]证实了秋橄榄果实中的番茄红素资源具有工业开发价值,并建立了超临界CO_2萃取的实验室方法;[4]探索了提高番茄红素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的方法,证明了物料前处理对提高萃取效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5]观察了番茄红素在大鼠体内几何异构体组成的变化情况,发现了大量顺式异构体的存在,并证实了几何异构体组成在血清中发生了显著变化;[6]测定了天然番茄红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率和在大鼠血清中的动态积累规律;[7]比较了不同番茄红素几何异构体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8]检测了天然番茄红素是否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和抗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功能;[9]首次发现大鼠前列腺内存在番茄红素C31降解片段,并证实其仍具有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
这些工作成为我国自行研制和开发高水平天然番茄红素功能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技术基础,使我国在天然番茄红素的体内代谢和防治疾病功能方面的研究水平有所提高,推动了国内番茄红素制造产业的发展、填补了国内番茄红素研究领域中的部分空白。
|
|
|
|
1 |
汪雨潇;;番茄红素提取与分离的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年01期 |
2 |
王燕燕,邸进申,郑辉杰;番茄红素分离与分析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年04期 |
3 |
张连富;新型功能性食品添加物──番茄红素[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9年04期 |
4 |
杨鸣娟,张坤生;番茄品种、成熟度和热处理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3年03期 |
5 |
姜雨,赵广华,胡小松,闫师杰;乙醇处理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J];食品科技;2004年08期 |
6 |
;“红帆”添活力 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14期 |
7 |
;“红帆”添活力 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20期 |
8 |
赵大洲;;番茄红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J];天津药学;2007年02期 |
9 |
;番茄制品罐头中番茄红素检验学习班技术总结[J];食品与发酵工业;1978年02期 |
10 |
张伦;;开发番茄红素前景广阔[J];上海医药情报研究;2000年04期 |
11 |
张连富,丁霄霖;番茄红素简便测定方法的建立[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年03期 |
12 |
罗昌荣,许时婴;番茄粉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2年08期 |
13 |
张坤生
,任云霞
,范幼静;番茄原浆提取物对油脂的抗氧化性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01期 |
14 |
袁暾,魏大鹏,廖林川,王霞,蔡美英;番茄红素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2003年04期 |
15 |
王罗新,杜宗良,李瑞霞,吴大诚;番茄红素在大豆油中的热异构化动力学[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4年03期 |
16 |
吕春雷,皮士卿,刘云凤;番茄红素——具有保健功能的天然色素[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年03期 |
17 |
;“红帆”添活力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05期 |
18 |
;“红帆”添活力 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12期 |
19 |
;“红帆”添活力 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16期 |
20 |
;“红帆”添活力 人生更美好[J];医药保健杂志;2006年1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