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微重力下植物细胞生理及细胞电融合研究
【摘要】:
细胞电融合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生物技术,也是空间发展的生物技术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利用电融合技术产生体细胞杂种植株已有不少报道,但由于杂种细胞融合率较低,使得这项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潜力难以发挥,而空间微重力环境没有重力沉降和热对流等因素影响,使得杂种细胞融合率及活力率均有所提高,然而空间搭载成本较高,受到飞行时间和仪器重量的限制,试验不能多次重复,因此常采用模拟回转器旋转进行模拟失重的生物研究。目前微重力模拟试验主要集中于动物细胞、藻类细胞及对植物整个植株和种子的研究上,直接对植物细胞回转的研究较少。本试验采用旋转培养装置(RCCS)模拟微重力条件,对去除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进行模拟微重力回转,观察模拟失重对原生质体状态、细胞层面上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及自体电融合的影响,为微重力条件下植物细胞电融合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采用曼陀罗(Datura metel L.)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不同植物激素组合的培养基中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修改的MS培养基(除去甘氨酸,维生素B1含量增加至0.5mg/L,pH5.5)附加2mg/L 2,4-D可由曼陀罗茎段诱导大量胚性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继代选用0.5mg/L2,4-D为宜;不定芽的诱导采用MS培养基(20g蔗糖,8g琼脂,0.1g水解干酪素)+6-BA(0.5mg/L);幼苗进一步转接至1/2 MS+IBA(0.2mg/L)生根培养基中,可完成曼陀罗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植株的组织培养过程。
二、分别以烟草无菌苗(Nicotiana tabacum cv.Wisconsin 38)叶片,烟草悬浮系(T-BY-2),曼陀罗愈伤组织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并采用不同染料对原生质体活力和细胞核进行染色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由烟草悬浮系得到的原生质体数量多、活力旺盛、耐受力好,更适合于模拟微重力试验;原生质体活力观察宜采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染色效果清晰,四嘧唑蓝(MTT)法则可定量反映原生质体活力;相对于其他细胞核染料,DAPI对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细胞核染色效果均较好,能够清晰地对原生质体进行观察和计数。
三、选用烟草悬浮系(T-BY-2)原生质体为材料对模拟失重下烟草原生质体生理及自体电融合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烟草悬浮系原生质体模拟失重以15rpm的回转速度较为适宜,回转后大部分烟草悬浮系原生质体形态未发生变化,少部分原生质体细胞质和液泡发生分离;与正常地面对照组相比原生质体活力有所下降;模拟失重下原生质体可再生细胞壁,与地面对照无明显差异;模拟回转初期烟草原生质体辅酶Ⅰ(NADH)含量高于地面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NADH含量逐渐降低,均低于地面对照组,表明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烟草原生质体所需能量减少;另外模拟回转初期烟草原生质体微丝骨架解聚,F-actin含量低于地面对照,随着时间延长回转组微丝骨架含量逐渐恢复,与对照组F-actin含量相当,回转24h后原生质体F-actin含量反高于地面对照,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最后本试验对模拟失重处理后的原生质体进行电融合研究,结果显示双核细胞电融合率和融合时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融合原生质体活力率下降,并未达到预期空间电融合的效果。
|
|
|
|
1 |
王瑞刚,徐萍,李高,张子义,王彦,吴自荣,王水平;枯草芽孢杆菌纤溶酶基因在转基因烟草组织中的分泌表达[J];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07期 |
2 |
何玉池;陈俊义;郭荆哲;孙蒙祥;杨弘远;;一个高频率的活体-离体胚胎发生研究系统[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年01期 |
3 |
金磊;周冀衡;杨虹琦;;烟草生物技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7年06期 |
4 |
王卓;刘学群;刘新琼;周杰;王春台;;新烟草糖基转移酶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诱导[J];湖北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
5 |
孙翊;李慧;王亮生;戴思兰;;一种快速有效分析烟草花冠中花青素苷的方法[J];植物学报;2011年02期 |
6 |
谈冰畅;;农杆菌介导ThNHX1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
7 |
胡适宜;李乐工;朱澂;;烟草生活胚囊及胚囊原生质体的分离[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1985年04期 |
8 |
胡承明;;从烟草中提取蛋白质[J];世界科学;1987年12期 |
9 |
李立人,缪有刚,李粹芳;烟草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及其大、小亚基改进的分离纯化方法[J];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990年04期 |
10 |
周平,潘乃 ,刘春清,陈章良;外源甜蛋白THAUMATINII基因转入烟草的研究[J];植物学通报;1994年04期 |
11 |
陈永宁,李文安;D-色氨酸对烟草花柄外植体花芽分化的影响(简报)(英文)[J];实验生物学报;1995年01期 |
12 |
陈晓虹;烟草可生产抗癌疫苗[J];科技信息;1999年08期 |
13 |
孙雷心;日本烟草与英国Astra Zeneca共建合资企业[J];生物技术通报;2000年01期 |
14 |
杨雨晗,韩善华,陈维群;烟草类根瘤中ATPase的活性变化及分布特性[J];实验生物学报;2003年04期 |
15 |
娄晶,赵黎明;烟草类消费价格指数预测模型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6 |
祖元刚,刘英,郭晓瑞,孟庆焕,祁长青,姜洋;烟草叶片愈伤组织BECTLINⅠ基因的表达(英文)[J];植物研究;2005年04期 |
17 |
陈耕云;石贵玉;徐美燕;廖文雪;;重金属Cr~(6+)对烟草组织培养的影响[J];河池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18 |
郭小玲;崔红;王宇;张国广;陈亮;;H5N1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19 |
张雪芹;彭克勤;库文珍;苏益;;烟草乙烯受体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7年01期 |
20 |
蔡小宁;续晨;杨平;贲爱玲;朱进;;轮状病毒疫苗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