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东北中生代象甲和花蚤化石研究(昆虫纲:鞘翅目:象甲总科,花蚤科)

刘明  
【摘要】: 中国东北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中生代地层盛产数量丰富、保存精美的化石,包括广为人知的古鸟类、带毛恐龙、原始兽类以及被子植物等珍贵化石。其中昆虫化石的数量大、种类繁多,在世界古昆虫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其它数量众多的昆虫化石相比,中生代的象甲与花蚤化石数量相对较少,研究比较薄弱。我们实验室在近几十年时间里收集了大量昆虫化石,其中包括一批保存精美的象甲与花蚤化石。这些宝贵的材料为研究象甲与花蚤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昆虫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等多方面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论文主要研究对象为中国东北中生代地层中象甲与花蚤化石,共包括6大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象甲和花蚤成虫解剖特征,现生类群的生物学。 第二部分:回顾象甲和花蚤的地质历史、研究现状,讨论象甲和花蚤在鞘翅目系统演化中的地位。介绍已收集的象甲和花蚤化石的情况,以及对象甲和花蚤化石进行分类的主要鉴定特征。 第三部分:简介本文描述化石的主要产地:辽宁省西部义县组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九龙山组地层的划分。 第四部分:对辽宁省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象甲和花蚤化石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描述象甲总科中毛象科、Eccoptarthridae科、矛象科3个科中7属16种(包括7新种):Brenthorrhinoides latipecteris Ldu,Ren and Tan,2006;Brenthorrhinoides angustipecteris Ldu,Ren and Tan,2006;Brenthorrhinoides magnoculi Liu,Ren and Tan,2006;Brenthorrhinoidesopimus sp.nov.;Cretonanophyes zherikhini Liu and Ren,2006;Cretonanophyes punctatus Liuand Ren,2007;Cretonanophyes physematosus sp.nov.;Abrocar brachyorhinos Liu and Ren,2006;Abrocar macilentus Liu and Ren,2007;Abrocar amoena sp.nov.;Abrocar ooidea sp.nov.;Leptocar polychaetus Liu and Ren,2007;Microprobelus liuae Liu and Ren,2006;Microprobelus strenus sp.nov.;Probelopsis laevis sp.nov.;Belonotaris angusta sp.nov.。描述花蚤科先花蚤亚科6属12种(包括5新属11新种):Mirimordella gracilicruralis Ldu,Luand Ren,2007;Bellimordella capitulifera gen.et sp.nov.;Bellimordella robusta gen.et sp.nov.;Bellimordella longispina gen.et sp.nov.;Robustipraemordella striata gen.et sp.nov.;Serripraemordella opima gen.et sp.nov.;Serripraemordella collaris gen.et sp.nov.;Serripraemordella rigida gen.et sp.nov.;Longipraemordella muricata gen.et sp.nov.;Longipraemordella amoena gen.et sp.nov.;Gracilipraemordella angustiventer gen.et sp.nov.;Gracilipraemordella levigata gen.et sp.nov.。亚科未定3新属3新种:Originipraemordellabiloba gen.et sp.nov.;Dentipraemordella ovoidea gen.et sp.nov.Globipraemordella peregrinagen.et sp.nov.。绘制构造特征线条图39幅,化石图版23个,化石照片53张。其中象甲总科中Eccoptarthridae科级单元在我国是首次发现。 第五部分:昆虫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介绍可用来研究各种关系起源与发展的古生物学方法。同时结合所研究的象甲与花蚤化石,探讨这两大植食性类群在地质历史上与各种植物之间的取食关系,以及在与植物的相互作用中各种身体结构的演化趋势。 第六部分:通过对全球性中生代象甲化石的分布情况以及伴生植物特点,探讨象甲起源地、扩散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鲁宝亮;王璞珺;张功成;张斌;孙晓猛;李伍志;郎元强;;南海北部陆缘盆地基底结构及其油气勘探意义[J];石油学报;2011年04期
2 戴军;;辽西朝阳大平房-四官营子盆地油页岩资源预测[J];地质与资源;2011年03期
3 辛玉莲;聂立军;周凯;邸新;;吉林中部晚二叠世红山组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与资源;2011年03期
4 邹民;;浅析于家沟金矿成矿特征[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5 祖辅平;舒良树;沈骥千;李成;;金衢盆地的原型及其含油气前景[J];沉积学报;2011年04期
6 沈炎彬;;热河生物群凌源东方叶肢介的软体构造及其分类意义[J];古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7 王博;Jacek Szwedo;张海春;林启彬;;鞘喙蝽总科(半翅目)在中国的首次发现(英文)[J];古生物学报;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耀权;;辽宁中生代地层上水电工程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2 季强;姬书安;任东;卢立伍;方晓思;郭子光;;论辽西北票四合屯—尖山沟一带含原始鸟类地层的层序及时代[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二十七辑)[C];1999年
3 谭京晶;任东;;中国东北中生代鞘翅目原鞘亚目化石研究[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张宏;高山;柳小明;袁洪林;胡兆初;;冀北-辽西地区中生代构造变格作用关键时期的探讨及意义[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杨蔚;李曙光;姜宝玉;;辽西北票义县组、兰旗组火山岩的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6 王思恩;;冀北晚期中生代地层研究[A];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第十五辑)[C];1986年
7 张旗;金惟俊;王元龙;李承东;贾秀勤;;晚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北界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C];2008年
8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验收成果简介[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4中英文合订本)[C];1984年
9 刘皇风;陈代军;梁鸿德;秦德荣;;开鲁盆地早白垩世磁性地层[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10 李建国;;辽西四合屯义县组含脊椎动物化石层位的孢粉学[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中国东北中生代象甲和花蚤化石研究(昆虫纲:鞘翅目:象甲总科,花蚤科)[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树旺;四合屯地区义县组火山活动与生物灾难事件耦合关系[D];东北大学;2005年
3 邢德和;辽宁西部义县组地层及古地理特征[D];吉林大学;2005年
4 刘秀群;辽西中生代银杏目和茨康目植物生殖器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5年
5 杨蔚;辽西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黄建东;中国中生代晚期蜉蝣目化石研究及水生昆虫群落演替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莹;中国中生代晚期古蝉科昆虫化石研究(同翅目:蝉亚目)[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文昊;辽西义县组义县薄氏龙(Bolong yixianesis Wu et al.2010)及原始禽龙类的系统演化[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建军;新疆焉耆盆地中生代原盆面貌及其演化与改造[D];西北大学;2007年
10 谭成轩;辽河油田张强凹陷现今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冬霞;通辽—双辽地区早期地质综合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2 谭京晶;东北地区侏罗纪长扁甲科和眼甲科化石研究(鞘翅目:原鞘亚目)[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彭兆蒙;华北东部中生代地层划分、对比及展布[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4 王晓蕊;辽西早白垩世四合屯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景山;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环境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6 高太平;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膜翅目广腰亚目化石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美霞;中国北方中生代兼翅总目昆虫化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顾俊杰;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哈格鸣螽化石分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田田;东北地区中生代蜚蠊目化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晨曦;中国东北中生代膜翅目长腹细蜂科化石研究(昆虫纲:膜翅目)[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睿;1:150万东北数字地质图编制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沈文;1∶150万东北数字地质图绘就[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实习生 张如 记者  于莘明;南海发现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标志[N];科技日报;2006年
4 如琼陈雄 华正 记者 志刚;协调发展 引领创业 服务民生[N];南昌日报;2007年
5 陈骏;东北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取得重要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6 张月鹏本报记者 张继锋;“义乌小商品”到了咱家门口[N];辽宁日报;2008年
7 章雨旭;7000万年前东沙群岛是干旱大陆[N];北京日报;2007年
8 黄新;东北经济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取得新成果[N];中国矿业报;2007年
9 记者 田雪莲 特约记者 曹菲;宁城发现粗壮假碾磨齿兽化石[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10 张万连 魏运亨;辽西:“美丽之花”盛开在1.25亿年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