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奥会北京赛区场馆赛后开发利用研究
【摘要】: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作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过冬奥会的“双奥城市”,北京市再次向世界展现出新时代中国体育运动以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风貌。冰雪产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更新完善以及高精尖技术在冬奥会各个方面的综合运用有力地向世界证明了中国在体育运动上的不俗实力和发展潜能。随着北京冬奥会的顺利闭幕,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等奥运场馆的赛后开发与利用也同样成为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为止,国内对于冬奥会场馆的赛后开发利用相关经验较少,并且主要以前期规划为主,缺乏微观策略和对个案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案例分析、专家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2022冬奥会北京赛区各竞赛场馆的赛后利用情况、主要问题以及改善策略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更加合理化、高效化地发挥冬奥场馆资源优势,挖掘场馆设施赛后使用价值提供一定借鉴与思考。研究发现,尽管北京赛区冬奥场馆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和智能化管理系统都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造,为赛后多元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场馆建设成本过高,后期运营费用巨大;各场馆自主品牌建设乏力,无形资产开发有限;管理理念出现公益性和经营性的矛盾致使后续运营机制不畅;赛后运营管理缺乏专业人才,场馆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国内外几个赛后开发利用良好的奥运场馆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场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注重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特色开发不同的体育项目以满足大众多样化体育需求;其次,要形成体育运动文化主题建筑群或者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后,要借助冬奥会的契机充分开发无形资产,拓宽场馆营收渠道。通过实地考察和对业界专家的访谈,研究发现,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也为各场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各场馆借助冬奥会契机建成了更为现代化、智能化的体育基础设施;在“冬奥遗产”的品牌效应加持下,无形资产开发潜力巨大;促进冬奥场馆周边环境及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不断增加为赛后利用提供了巨大的用户基础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北京赛场场馆赛后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根据自身特色开展相应的冰雪项目积极服务大众健身、助力体育强国建设;二是积极探索全季运营模式,充分发挥场馆优势实现多元化运营;三是深入开发奥运场馆文化遗产,打造独特“奥运”品牌;四是为赛后运营引进专业团队,不断提高场馆运营能力;五是完善革新人才选拔机制,主动联合高校培养专业体育管理人才,为场馆运营管理带来创新和活力;六是以场馆为平台夯实国家竞技体育训练,进一步满足高水平竞技运动对体育场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