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国际汉语兴趣课的行动研究
【摘要】:多模态教学是指教师利用多模态符号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学习的过程。它以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西方国家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是在借鉴社会符号学、传统话语分析和系统功能语法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来。多模态教学采用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趣味性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参与教学互动。传统对外汉语教学以教师语言及文字为主的教学模式对于兴趣课而言显得枯燥乏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汉语水平的提高。多模态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新颖有趣的教学形式有助于丰富学生输入渠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但国内有关多模态教学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集中于英语教学,在国际汉语兴趣课中的应用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多模态教学引入到对外汉语兴趣课教学,从笔者汉语教学的实际出发,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反思自身的教学情况,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以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下设维丁中学汉语兴趣课作为研究客体,展开了为期近一学年的教学行动研究。研究分为两个阶段,每一阶段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反思的过程来进行,通过课堂观察(课堂录音)、教学反思(教学日志)、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对课程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等作为研究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工具,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以期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1)将多模态教学应用于国际汉语兴趣课有其很强的必要性与可操作性;(2)多模态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兴趣班学少汉语学习的综合水平;(3)多模态教学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学习汉语的信心,相较于纯语言文字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他们更加认可且喜欢多模态教学。最后,笔者提出了在国际汉语兴趣课中使用多模态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关建议。希望本研究能为今后多模态教学在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