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

罗薇  
【摘要】:《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出版的、专为高等教育编写的汉语语法教科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该书既是一部实用的汉语教材,也是一部传承俄罗斯汉学研究传统、充分吸收以往欧洲人汉语学习与研究成就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较早以普通语言学理论解释汉语的学术著作。本文将以1902年首版为基础,结合施密特个人档案、拉脱维亚大学所藏施密特个人藏书中的相关资料,从成书的历史背景、俄罗斯人的汉语学习与研究传统、欧洲人学习汉语的历史、世界语言学史以及俄罗斯汉语教育史的角度挖掘该书的特点和价值。该书写作的主要基础来源于俄罗斯人研究与学习汉语的传统。得益于作者施密特在彼得堡大学所受的东方学专业训练,俄国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汉学学派汉语教学的传统、以及俄国人的语言研究传统对施密特写作《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在俄国汉语研究的强项方面,如语法分析系统、汉字分析法等方面,施密特广泛采纳了前辈学者的观点,并且在传统汉学的基础上提出适应新局势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此外,对俄国人学习汉语的继承还表现在另一些方面,如:延续俄国汉学研究的传统项目,同时关注汉、满、蒙三语,又根据海参崴东方学院对学生掌握东亚语言的要求增添了日语、朝鲜语以及越南语等语言材料。其次,继承彼得堡学派对中国历史语言文化的基本观点,认为包括汉语在内的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一样,可以通过一般方法被科学地认识、研究,汉语并非是某些欧洲汉学家认为的“停滞不前”的、处于其原始状态的一种低级语言,而是具有与其文化相关的理据性,需要理性地认识。再次,彼得堡汉学学派注重积累史实材料,在研究汉语时,施密特大量收集、引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例证,这也是施密特作为瓦西里耶夫弟子最突出的传承特点之一。俄罗斯人早期对汉语的认识主要来源于驻北京东正教使团成员论著和西方人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有大量从中国运回的中文原典。俄罗斯人对汉语的认知从一开始就具有三方面的视野,他们既传承本国人的研究,又善于参考西方、中国的研究和学习资料。一方面,该书吸收了当时欧洲和中国学术界对汉语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在系统、科学的文献综述基础之上的学术著作,对欧洲其他汉学家的观点、成果和语言材料进行整合,从中得出更进一步的观点,从而成为外国人汉语教材编著史发展到19、20世纪之交时具有综述性、整合性的一部著作。另一方面,《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中对欧洲人汉语学习资料的运用还在于对其中收集的语言材料进行分类、精选,找到最适合编入该书的范例。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特点还在于将以往欧洲汉学家、语言学家的资料,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将之整合纳入他的语法系统中—一汉语实用语法系统是作者要着重教授的内容,也是这部教材相比于一些欧洲汉学家语料搜集式的汉语教科书更具优势之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并非只有零散的语法点汇集,而是强调汉语语法规则的整合归纳,并且首次在俄语语境下构建一套新的汉语实用语法体系。是明清时期以来外国人对汉语语法科学研究史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继往开来之作,也是20世纪以后国际学界的现代汉语研究往纵深方向开拓的重要前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从欧洲语言学史和俄罗斯语言学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到19世纪末,欧洲和俄国语言学经过了多年的方法和材料积累,在历史比较语言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经为学界所接受,这些思想对这一时期包括施密特在内的俄国语言工作者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普通语言学的新思想在外语教材编纂方面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看,《汉语官话语法试编》是俄国汉学史上第一次尝试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汉语的语法著作。一方面来说,以汉语为参照、拓宽了普通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的研究路径和研究范围,反过来说,也从西方语言学的新成果出发丰富了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从语言本身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的汉语内部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清末社会大变革,越来越多的新词日渐成为时尚,北方官话口语日益成为最重要的中外交往标准语,白话文运动已在酝酿之中;另一股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来自西欧语言学的发展——经过19世纪的发展,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观念已深入人心。该书可以看作是一部汉语史研究与汉语实践语法研究相结合的产物,书中证实了运用产生于印欧诸语言框架下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方法在汉语研究中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通过对本书的研究,可以从“他者”的角度审视汉语对普通语言学理论和方法论的贡献,挖掘汉语对历史语言学及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补充意义,加深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观念下对汉语及其历史演变的认识。最后,《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的出版使用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以培养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汉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语言实践教材,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规则、掌握用法,作者不仅善于描写语法规则时在抽象化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表述,注重使用条件、搭配对象、适用范围、特例等方面的考察,力求使语法规则呈现出严谨、易懂、实用的特色,同时还配有大量精选范例。此外,教材的内容还间接地反映了俄国的教育政策、教育历史,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汉语课程大纲、教学目标,施密特本人的教学思想等。因此,教材的内容折射出这一时期俄国汉语教育史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生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即19、20世纪之交)、特定教育场所中(即海参崴东方学院)、特定教育者(即施密特)主导下、针对特定学习者群体(即就读于海参崴东方学院的大学生、军官和少量其他社会人士)的教育活动的历史进程。总之,俄国汉学家施密特专为海参崴东方学院的汉语学习者编写、并于1902年出版的《汉语官话语法试编》一书,既继承了俄罗斯汉学、尤其是彼得堡大学学派既往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传统,采用了俄国人头脑中相对成熟的俄语语法框架基础,又能放眼世界,有所取舍地借鉴当时流传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其他国家汉学家所著的汉语教材,另外还成功运用最新的俄国和欧洲历史比较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研究方法论,以及截止到清末时期的中国传统语言学成就来科学地描写汉语,是俄国汉语教育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部语法教科书。本文将结合教材原著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本书的编写特点及研究成果,全面考察这部著作的重要作用及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第七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征集论文[J];方言;2014年01期
2 徐春兰;;从语法角度看维吾尔语对新疆汉语方言的影响[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冯婉莹;冯莉;;汉语复句研究回顾与展望[J];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05期
4 翟长红;;对索绪尔与洪堡特部分汉语观的批判[J];考试周刊;2009年37期
5 胡哲瑜;李柏令;;汉语教材的科学性分析--以《汉语教程》(第三册)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年01期
6 王小梅;;基于对比的对泰汉语助动词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7 魏婕;;云南沙甸汉语方言语法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年07期
8 王红侠;;印尼学生汉语习得的偏误类型和成因[J];海外华文教育;2017年01期
9 李亚男;;《航海汉语》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J];现代语文;2020年01期
10 顾力澜;;浅谈《汉语的本质和历史》中的语法观点[J];汉字文化;2021年03期
11 邓伟;;慎译汉语“打”字[J];英语知识;1993年01期
12 冯佳;;“一带一路”东南亚四国语言现状及其汉语政策的历史沿革——兼论云南的汉语东南亚推广[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1年01期
13 张蔚虹;;“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研究[J];语文学刊;2021年02期
14 范晓轩;刘辰洁;;俄罗斯汉语传播动因及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06期
15 刘丽敏;;美国华裔子女汉语继承语教育现状与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12期
16 崔红霞;;“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J];西部学刊;2019年21期
17 汪禄应;;人民本位:瞿秋白汉语规划的基本特征[J];名作欣赏;2020年11期
18 张亚茹;;留学生高级汉语综合课课程研究现状与展望[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年01期
19 吴应辉;刘帅奇;;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汉语+”和“+汉语”[J];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年01期
20 王晓华;;国际生汉语网络流行语的习得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曹祎怡;;对外汉语高级教材中话题选择的研究——以《博雅汉语》《发展汉语》为例[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2 崔希亮;;如何破解汉语难学的问题[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3 黄立良;;在俄罗斯大地上感受汉语温度[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年第2期[C];2009年
4 甘衢芳;;语言训练和文化教学相融合的汉语课堂实践[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0年第1期(总第5期)[C];2010年
5 许嘉璐;;在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上的讲话[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3期(总第20期)[C];2013年
6 ;《汉语顶呱呱》[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3年第3期(总第20期)[C];2013年
7 马蒂亚·巴塔格利亚;刘京玉;;汉语的天书时代已去[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4年第1期(总第22期)[C];2014年
8 吴月明;孟祥文;;计算机汉语辅助教学程序[A];计算机辅助教学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之二[C];1987年
9 吴心源;;永恒的记惦[A];湖南省苗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洪江·中国第一古商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陆俭明;;汉语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11 李广瑜;;当前汉语国际化的机遇、挑战及对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12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与社会语言学[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13 王利众;;俄汉语复合句界定对比研究[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4 牛保义;;我国英汉语宏观对比研究回顾与展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5 曾小燕;郑通涛;;可供性理论与汉语国别化教材研发[A];《国际汉语学报》第7卷第1辑[C];2016年
16 林大津;;论英汉语比较研究的方法与途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四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7 朱一凡;;汉语对外来借词同化的机制和动因[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8 ;2013年汉语考试日期[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12年第3期(总第16期)[C];2012年
19 滕连帅;;“汉语桥”中文比赛海外预赛火热举行[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20 白特丽;;在秘鲁学习汉语很热[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通讯2009年第3期[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罗薇;《汉语官话语法试编》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年
2 丁艳;汉语植物词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年
3 王聪;汉语人称代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黄兵;英语术语的汉语定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媛媛;汉语“儿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黎黄瑛;越南河内汉语培训中心品牌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7 陈灵芝(TRAN LINH CHI);汉语国际传播视角下的越南高校汉语教学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8 颜力涛;汉语被字句的“偏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王霞;汉语是如何表达序数范畴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Byamba Nerguijargal(纳尔贵);汉语和蒙语反义词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11 白玉波;论非洲汉语强化培训教材的编写与使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2 杨宁;汉语零形回指消解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3 彭晓辉;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系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14 徐英平;俄汉语空间系统多层面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
15 董海樱;西人汉语研究述论——16-19世纪初期[D];浙江大学;2005年
16 付正玲;汉语类指句的入场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17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8 Maharani(陈玉兰);汉语、印尼语动词重叠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9 玛丽娜;俄罗斯汉学家的汉语语法著作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20 陈宝勤;汉语词汇的生成与演化[D];四川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丹(Hatipada Sudajan);泰国中学汉语综合教材《初级汉语》与《汉语教程》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20年
2 金宝恩;中韩汉语入门教材的对比与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3 张蕾;《汉语教程》和《新概念汉语》(初级本)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龙吟;“汉语桥”大赛试题分析及其对国际汉语课堂教学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5 林晓咪;中高级汉语视听说教材的话题内容与练习设计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
6 李茹茹;汉语课堂中的非预设事件案例分析[D];安徽大学;2017年
7 金玉婷;关于泰国部分城市的汉语培训机构的调查报告[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8 迟惠倩;《博雅汉语》与《发展汉语》语气副词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莺燕;儿童汉语二语教材话题及词汇对比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10 周珍洁;留学生学术汉语课程需求调查与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20年
11 宋星颖;韩国中学汉语成绩测试调查研究[D];苏州大学;2020年
12 辛旭;汉语歌曲学唱与汉语水平提高相关性研究[D];湖北大学;2017年
13 吐尔逊·麦麦提;影视作品中汉语特色词的维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14 何娟娟;《博雅汉语》与《汉语教程》离合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
15 刘磊;汉语速成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16 王喜梅;中高级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插入语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17 张杰;汉语委婉语及其对外汉语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18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19 崔妙莹;基于商务汉语改革的商务汉语需求调查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0 范敏;《新概念汉语》和《轻松学汉语》的对比分析[D];兰州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温才妃;“不学汉语走不出去”[N];中国科学报;2014年
2 本报通讯员 张明平;“汉语桥”展现中国魅力[N];中国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陈菁霞;“汉语盘点2020”年度字词揭晓[N];中华读书报;2020年
4 本报驻曼谷记者 付志刚;疫情遮不住 泰国“汉语桥”比赛大放异彩[N];光明日报;2021年
5 亚历山大·图博列茨 柳玉鹏 译;俄媒:为什么要让孩子学汉语[N];环球时报;2021年
6 本报记者 刘居星;“学好汉语,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N];陕西日报;2018年
7 本报驻泰国记者 赵益普;“让更多菲律宾民众拥有学汉语的机会”[N];人民日报;2019年
8 记者 陈菁霞;“汉语盘点2019”年度字词揭晓[N];中华读书报;2019年
9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呈贡校区教师 濮文豪;汉语数字词中的文化内涵[N];语言文字报;2020年
10 邵宇彤;70年间汉语在大陆与台湾发生了哪些变化?[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年
11 本报实习记者 周洋;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学汉语[N];中国文化报;2020年
12 苏州大学文学院 姜晓;构建商务汉语的探究教学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13 本报记者 赵晓霞;怎么字正腔圆说汉语?[N];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
14 伊芙琳·里利 崔晓冬 译;汉语为东非青年打开大门[N];环球时报;2019年
15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自序[N];语言文字周报;2019年
16 张宗刚;策马进入汉语欢宴[N];文学报;2019年
17 祁文秀;云南省多举措消除少数民族汉语使用障碍[N];中国民族报;2019年
18 本报驻泰国记者 林芮;“汉语架起了泰中友谊的桥梁”[N];人民日报;2019年
19 浙江省温岭市自由撰稿人 林颐;“越活越年轻”的汉语[N];语言文字报;2019年
20 浙江师范大学 王青 厉真;浙师大“一带一路”留学生的汉语缘[N];中国青年报;201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