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目的论看韩中文学翻译方法
【摘要】:翻译目的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的核心理论,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和修正。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是目的论的三大原则,也是其理论的核心内容。它打破了传统翻译方法的束缚,是对传统的翻译等值和源文至上观念的质疑,极大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在翻译理论界掀起了强烈的波澜。目的论主张不再单纯运用对等、转换等语言学方法来进行翻译,而是主张使用功能和交际的方法来多样化地选择翻译方法。随着中韩两国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韩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许多韩国作家在中国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阅读群体。如何更加准确地进行中韩文学作品翻译,最大化地再现他国文学的魅力,是中韩两国学者和翻译家们都在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中韩两国关于目的论的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韩国当代著名作家殷熙耕作品的中译本为研究对象,以翻译目的论在韩中文学翻译方法中的应用为课题。通过阐述目的论的概念和原则,分析文学翻译的特点,论证了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适用性。并结合殷熙耕文学作品的中译本,分析了目的论三大原则在韩中文学翻译方法中的应用。旨在能够拓展韩中文学翻译的理论内容,验证由西方引入的翻译目的论在韩中文学翻译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妥当性,以求能为之后的韩中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同时也希望能为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