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可+否定”的主观性差异研究
【摘要】:
汉语的副词词汇意义空灵,直接从内部语义入手研究不容易区分词汇意义相近的副词。我们知道,汉语中的副词有很多可以表达情态,本文从这方面入手来比较汉语中“并”和“可”这一对虚词在否定词前的用法。
通过对6552句的语料观察,我们发现,“并+否定”和“可+否定”在句末语气词、能愿动词、谓词成分、自述与他述及适用的语境等五个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五个方面的差异正体现了“可+否定”的特点是强主观性,而“并+否定”的特点是弱主观性。我们还发现“可+否定”与将来时间相关的程度远远高于“并+否定”,说明“可+否定”更多地用于与将来时间相关的主观预测与警示。
由于“并+否定”与“可+否定”在主观性上存在差异,它们的语义模式也表现出不同,主观性强的一些语义模式,如声明、警告、劝阻等语义模式不能适用于“并+否定”,而主观性弱的一些语义模式,如定语、宾语等也不适用于“可+否定”。虽然“并+否定”与“可+否定”有一些模式相同,但实际上仍然存在着主观性强弱的区别。
本文先通过单句进行研究,然后研究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揭示“并+否定”与“可+否定”的本质区别,并且运用数据统计的方法考察它们在实际语料中主观性各方面使用频率的不同,从而客观得出“可+否定”主观性强于“并+否定”的结论。再进一步详细描述它们的语义模式,以期望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