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
【摘要】:
如何看待媒体、社会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种族、民族、性别和性倾向问题,如何处理多元文化和文化身份问题,使之形成有效的解释体系,并与我们面临的全球化多元文化新时代相联系,这是霍尔的文化研究理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国际上公认,霍尔文化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学术理论政治化。本论文认为,第一,他开辟了多渠道研究方法和多重叙事话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来关注比原来的文学视野更加宽泛的深刻话语,关注反霸权的政治立场,重新认知全球语境下的“去体制化”。第二,他广泛地涉猎跨学科领域,他的文化批判对话不受传统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同理论派别相交锋,以问题意识回应现实,丰富和开辟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空间。第三,他改变了过去认为学术(尤其是文学文化)远离现实、退避政治的观点,激发知识分子融入社会、参与政治的渴望,让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让知识造福于现实社会,以推动社会不断完善,建立持久民主、和谐发展的公民社会。
霍尔被誉为“文化研究代名词”和“文化研究之父”,其影响跨越学术范围内外。本论文全面关注并立足于霍尔的理论文本,采用文本细读与理论概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把握霍尔文化理论的总体特征及具体成就,并阐明霍尔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影响和意义。首先,介绍霍尔的流散知识分子历程及其文化理论形成轨迹,以此梳理霍尔理论脉络。其次,重点论述霍尔后期的差异政治学、多元文化观点、后殖民话语中少数族裔问题和去殖民问题及其媒体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新解读,突出霍尔后期的文化理论和实践,和他坚持构建“差异共存”的多元文化社会的主张,探讨霍尔开放的文化理论所具有的文化政治意义。最后,结合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研究,补充完善霍尔开放的文化理论在汉语界的引介,摆正霍尔文化理论在中国学界的位置,倡导建立中国博物馆研究学科、媒介教育学或公共教育学,唤起中国大众媒体意识,努力为中国文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