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

武桂杰  
【摘要】: 如何看待媒体、社会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对待种族、民族、性别和性倾向问题,如何处理多元文化和文化身份问题,使之形成有效的解释体系,并与我们面临的全球化多元文化新时代相联系,这是霍尔的文化研究理论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国际上公认,霍尔文化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学术理论政治化。本论文认为,第一,他开辟了多渠道研究方法和多重叙事话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来关注比原来的文学视野更加宽泛的深刻话语,关注反霸权的政治立场,重新认知全球语境下的“去体制化”。第二,他广泛地涉猎跨学科领域,他的文化批判对话不受传统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和不同理论派别相交锋,以问题意识回应现实,丰富和开辟了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空间。第三,他改变了过去认为学术(尤其是文学文化)远离现实、退避政治的观点,激发知识分子融入社会、参与政治的渴望,让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让知识造福于现实社会,以推动社会不断完善,建立持久民主、和谐发展的公民社会。 霍尔被誉为“文化研究代名词”和“文化研究之父”,其影响跨越学术范围内外。本论文全面关注并立足于霍尔的理论文本,采用文本细读与理论概括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图把握霍尔文化理论的总体特征及具体成就,并阐明霍尔对于中国文化研究的影响和意义。首先,介绍霍尔的流散知识分子历程及其文化理论形成轨迹,以此梳理霍尔理论脉络。其次,重点论述霍尔后期的差异政治学、多元文化观点、后殖民话语中少数族裔问题和去殖民问题及其媒体理论在新形势下的新解读,突出霍尔后期的文化理论和实践,和他坚持构建“差异共存”的多元文化社会的主张,探讨霍尔开放的文化理论所具有的文化政治意义。最后,结合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化研究,补充完善霍尔开放的文化理论在汉语界的引介,摆正霍尔文化理论在中国学界的位置,倡导建立中国博物馆研究学科、媒介教育学或公共教育学,唤起中国大众媒体意识,努力为中国文化研究提供新的理论动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邹威华;;论斯图亚特·霍尔对文化研究的贡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2期
2 张华;;伯明翰文化学派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3 张喜华;;回顾、思考与展望——文化研究在中国[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4 武桂杰;;霍尔眼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当中国文化“旅行”到“他文化”中[J];学习与探索;2010年05期
5 李庆本;;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J];东岳论丛;2010年01期
6 陈胜云;;论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范式转换[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7 高万里;;从葛兰西霸权主义视角评析霍尔对撒切尔主义的批判[J];青年文学家;2009年04期
8 萧俊明;文化研究的发展轨迹[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萧俊明;文化研究的多元化时期[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10 萧俊明;文化研究中的后现代转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1 梁旭红;;隐喻中的隐蔽文化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2 史树青;范毓周;;孙作云同志对于楚文化的研究[J];历史教学;1981年05期
13 彭越;;历史分析、文化研究与哲学重建[J];探索与争鸣;1988年06期
14 尼古拉斯·加恩海姆 ,贺玉高,陶东风;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5 李德超;从研究范式看文化研究对当代翻译研究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6 和磊;文化研究语境中文学经典的建构与重构[J];文艺研究;2005年09期
17 胡海;;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对话还是对立[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04期
18 张昭军;;“文化研究”理论与中国文化史研究[J];理论学刊;2006年01期
19 廖炳惠;陈清侨;王晓明;;文化研究与新的文化现实[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0 鲍栋;;打火机:闪烁其辞的文化研究[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世雄;;前言[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王纪人;;对“都市文化原理”编写的几点建议[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曾军;;都市文化研究:范式及其问题[A];“双三角论坛:国际大都市群理论与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平;;船政文化研究的启迪[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6 蓝若宇;;我们都是“恶搞者”:从文化的身份认同看恶搞[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卫逢祺;;文化研究工作是一种严肃认真的事情[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8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9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周立方;;松山媽祖文化研究綱要[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桂杰;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严梦春;河州回族脚户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4 高慧;追寻现代性:李欧梵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祝远德;他者之维[D];四川大学;2005年
6 陈弘;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和磊;葛兰西的领导权与文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冯明;霍尔相位传感器的研究开发[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9 卡丽娜;驯鹿鄂温克人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陶诚;“广东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蓓;论斯图尔特·霍尔的文化批评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彭瑜;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接合理论[D];湘潭大学;2011年
3 潘子健;先唐禅让文化与文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余鑫;文化研究视角观照下的R.施特劳斯音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爱群;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龙新;文化批评的三种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庄绪成;差异与融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明明;论“两个转向”对翻译与文化研究的价值和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于静;伤痛与弥合:从文化角度解读《紫颜色》中黑人女性的成长[D];鲁东大学;2007年
10 薛稷;雷蒙德·威廉斯文化唯物主义思想探析[D];山西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杨登超;福建院海峡文化研究取得成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陈德胜见习记者 朱丽;三苏文化研究突出学术性和实践性[N];眉山日报;2007年
3 张飞龙李东芳;文化研究学科意欲何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记者 林娟;海峡文化研究会理事大会举行[N];福建日报;2008年
5 曹先锋;郓城水浒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N];菏泽日报;2009年
6 汪民安;文化研究与学术机器[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戴路;加强我国海洋文化研究[N];中国海洋报;2007年
8 见习记者  张黎;《彝族法律文化研究》出版发行[N];楚雄日报(汉);2006年
9 庞朝骥 高爱国;发掘传统法文化的优秀精神[N];光明日报;2007年
10 李耕书;市汉文化研究协会成立[N];汉中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