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证研究
【摘要】:新农合制度实施过程中,由于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区域内和区域间业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新农合制度的实施背景、相关理论和发展现状,对新农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对测度新农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指标体系进行了讨论和选择,构建了测度新农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模型。其中:对于新农合制度区域发展不平衡现状的分析,论文借助2007年—2018年间全国新农合业务发展数据,以基尼系数、泰尔指数为技术手段,借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以及一些研究文献中有关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方法,从参合人数、参合率、年度筹资额、人均筹资额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对于影响新农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具体因素的确定,本文以年度筹资总额、参合人数、补偿受益人次、农村居民纯收入、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各省区人均GDP等业务指标为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对造成新农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进行了较为深层次的探讨。本文主要结论是:新农合制度在区域发展方面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区域内不平衡情况更为突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过程,要处理好政府公共主动行为与农民个人主动行为的关系;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各区域面临的主要任务不同,要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