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反倾销的法律和实务
【摘要】:
为了纠正诸如倾销和补贴这些不公平的贸易措施,国际和国内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立法以及立法的实施日益频繁,国际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法律也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交往中为各国所重视的焦点。
中国政府于1997年3月25日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下称《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对国外向中国倾销出口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
本文的宗旨在于,通过对世界上采用反倾销措施最多的且其反倾销法律较为完善的美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和实施进行研究,并将其与中国反倾销的法律进行比较,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了解美国的反倾销法律,以便我国出口企业做好反倾销的应诉,在美国和国际市场上保护我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并制定相应的应诉策略;二、通过对美国反倾销法的研究,结合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分析我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本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为引言。第一节系统描述了经济学和法律上对倾销所下的定义,并介绍了倾销的几种形式,如偶发性倾销、间歇性倾销、长期性倾销及第三国倾销。第二节分析了倾销的危害及反倾销的有益之处,并指出滥用反倾销措施会产生新的贸易战。
第二章详细分析了中国反倾销的现状。一方面,从中国出口产品被反倾销的情况,研究和阐述了如何认识对反倾销、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基本特点、对进口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的应诉对策;另一方面,描述了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反倾销调查的状况,指出现行反倾销操作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根据社会各界对反倾销的认识,介绍和分析了对反倾销认识上的误区。
第三章开始介绍美国1984年的反倾销法,对美国反倾销法律的演变过程及反倾销的行政执行机构进行描述。并在本章的第三节介绍了经济学上对倾销和反倾销的评论。经济学界认为,反倾销法属于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滥用反倾销会使得贸易保护主义甚行。尽管经济学界认为反倾销有负面影响,但是各国反倾销的立法和实施,有日益甚行的趋势。
本章第四节介绍了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基本程序,第五节介绍了美国商务部对倾销的认定的调查程序和内容,并在该节中批评美国反倾销法上有关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并在实施反倾销措施中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反倾销政策的法律规定。第六节介绍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关损害的调查程序和内容,对美国产业造成损害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章还介绍了在反倾销程序中, 经常出现的中止和终止反倾销调查的情况。
第四章介绍了美国1988年的反倾销法,侧重介绍目前为各国争议的反倾销法上的规避反倾销税的做法及法律制裁措施。
第五章是对比美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前后的反倾销法。本章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通过对美国在乌拉圭回合前后的反倾销的比较,分析美国在执行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方面的立法。对反倾销的程序、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倾销的认定、损害的认定、因果关系的成立、对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复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同时介绍了美国学者所提出的取消反倾销法并建立红灯、黄灯和WP=3绿灯倾销的交通灯机制。
第六章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和美国有关反倾销争议的解决机制。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的诞生,出口国如对于进口国所采取的反倾销措施认为存在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情况,通过磋商仍不能解决争议,可以将争议提交世界贸易组织解决争端机制,由世界贸易组织的专家进行仲裁。本章所介绍的有关解决争端机制,对于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如何运用争端解决机制有参考作用。
第七章介绍了中国的反倾销法律。本章系本文的重点,不仅介绍了中国反倾销法的立法和程序,同时通过对比研究和介绍美国反倾销法及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指出和分析了中国反倾销法的不足之处,并根据世界各国的做法,提出对中国反倾销法进行修改的建议。
具体建议如下:
二、 建议将目前由国务院颁布和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上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法》
三、 建议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负责处理反倾销等法律实务
四、 建议设立专门法院对反倾销等行政措施进行司法审核
四、建议在技术上修改目前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
(一)、立案规定不够明确
1、 立案时间不明确
2、 立案所需的内容和证据具有任意性
(二)、缺乏相似产品的定义
(三)、对国内产业的主体资格的要求采取了最高标准
(四)、缺乏对“地区产业”的规定
(五)、缺乏司法审核的规定
(六)、对等措施的规定违悖世界贸易组织《反倾销协定》的规定
(七)、第二十四条规定有明显的错误
结论:虽然作为一项突破,中国政府于1997年颁布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并开始实施反倾销措施,但是由于立法、体制、人员编制和素质以及经验等方面的问题,中国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仍处于试验和摸索阶段法律规定有许多欠缺,具体操作也是很透明,在诸多方面尚须向发达国家学习,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家贸易法律体系。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立法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在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体系中
|
|
|
|
1 |
赵朴英,崔利宏;完善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若干思考[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
2 |
邓纲;发展中国家与GATT/WTO反倾销立法[J];现代法学;2000年03期 |
3 |
杨仕辉;亚洲反倾销与被反倾销实证分析[J];当代亚太;2002年11期 |
4 |
吉罗洪,程虎;WTO反倾销司法审查规则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2年01期 |
5 |
龙长安,李铁喜;比较法视野中的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之构建[J];邢台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6 |
商建军;;反倾销及其对策刍议[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
7 |
卜海;反倾销:中国与欧盟的比较分析[J];欧洲;1998年04期 |
8 |
朱东红,郑友德,袁永友;论我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
9 |
;《中国企业报》刊登宋西林文章指出 反倾销:一个紧迫的话题[J];领导决策信息;2000年30期 |
10 |
程卫东;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协调——国际反倾销法的晚近发展[J];国际贸易;2001年08期 |
11 |
纪文华;未雨绸缪:对美国反倾销的防范[J];政治与法律;2001年06期 |
12 |
赵放,张秀娥;欧盟对华反倾销之分析及对策[J];长白学刊;2002年06期 |
13 |
刑洪涛;简论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J];当代法学;2002年09期 |
14 |
梁传阔
,王炳壮
,张秀芳;入世与威海行业反倾销应对[J];理论学习;2002年12期 |
15 |
陈玉祥;试析我国反倾销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J];当代法学;2003年09期 |
16 |
戴永红;印度反倾销程序法评介[J];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
17 |
;有关反倾销知识[J];上海包装;2003年01期 |
18 |
徐萌
,张伟;浅析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J];中国外资;2003年08期 |
19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倾销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J];司法业务文选;2003年03期 |
20 |
王可达;遭遇反倾销,应对反倾销[J];探求;2004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