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贸应急准备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是对我国外贸应急准备相关基础问题进行的一次框架式探索性研究。不能否认,外贸应急准备涉及国家战略问题。在世界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它极大地影响着平时各类突发事件或战争等危机的应对和解决,已被世界各国关注和重视。本文指出,我国外贸应急准备的目的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由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准备,在必要时能迅速有效地将对外贸易由平时运行状态转入非常运行状态。由于外贸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形式相互交织、影响与制约,涉及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因此,外贸的安全保障作用就要结合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经济运行体系,与各行业的应急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衔接。本文在这些方面作了探索性的研究。
外贸应急准备的重要意义和概念界定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国家利益的客观需要是外贸应急准备存在的先决条件。合理确定国家的外贸应急需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需要对国家安全形势和贸易状况做出正确地分析与判断。这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领域出现的各类危机和突发事件对外贸经济活动的影响、制约及客观需要。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千变万化,经济安全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快速上升,甚至被美国视为国家安全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们应当成为我国进行外贸应急准备总的方向和指导依据。同时,为了应付外敌入侵,外贸应急准备也应解决那些依靠国内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部分武器装备、技术等需求上的不足。国家是进行外贸应急准备的主体,外贸应急准备的内容涉及对外贸易的各个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种商品、劳务和技术等。
外贸应急准备的管理制度、法规制度等体制机制问题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当前,世界各国外贸应急体系的建立,往往是在国家经贸部门的基础上联合于现有的国家危机管理体系或者是国家安全体系,由政府首脑掌握外贸应急准备的最高决策与协调权。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严峻考验,研究我国外贸应急准备问题已成为需要。本文在充分研究外贸应急准备宏观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外贸应急准备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体制机制等问题作了探索性研究,分析了我国外贸应急准备机制历史经验、基础条件等现状,为我国外贸应急准备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
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外贸应急准备”原理、定义和权威的科学性理论体系,本文仅是对这一问题的框架式基础研究,是作者的一次创新尝试。文中阐述的许多概念、观点和有关体制机制的研究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更需外贸领域的专家学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