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

戚冠丽  
【摘要】: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在“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指引下,中国经济全方位开放,投资环境不断完善,使得中国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之地。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FDI 技术溢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日益明显。那么,技术溢出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来实现?我国利用 FDI技术溢出的实际效果如何?本文根据前人关于技术溢出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利用 FDI 技术溢出的现实情况,分析发现:FDI 技术溢出主要通过示范模仿、竞争、前后向联系和人员流动四种机制实现;在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技术密集型行业,FDI 技术溢出的效应并不明显,主要受到跨国公司技术垄断策略、东道国吸收能力和东道国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最后,文章提出了扩大 FDI 技术溢出效应的策略。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祖强,梁俊伟;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行业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2 何春燕,钟慧中;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提升策略[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3 孟亮;宣国良;;FDI技术溢出效应理论研究述评[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4 陈燕;FDI对华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技术创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6期
5 胡腾;程琛;杨东伟;;国外学者对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2009年12期
6 林吉双;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7 吴琼;;FDI对我国工程机械产业技术溢出的路径分析[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申茜;;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浅析[J];商业经济;2010年11期
9 才斌;;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10 刘传哲;王艳丽;;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11期
11 孙莹;陈敏;;文献综述: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J];经济师;2008年12期
12 李霖洁;;基于FDI异质性对中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检验[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22期
13 王钰清;;FDI对我国汽车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J];中国外资;2011年14期
14 何龙斌;;基于技术获取目标的我国利用FDI策略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8年06期
15 章凯栋;钟昌标;;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浙江自主创新的实证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16 张宏;杨晓雯;;FDI行业间溢出效应——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7 温丽琴;梁旭;;FDI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1年05期
18 张薇;杜威;;FDI对我国工业部门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四大经济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1年09期
19 方宏;;福建省FDI技术溢出与技术差距关系研究[J];价值工程;2006年08期
20 王海梅;;吸引外资、技术溢出与自主创新[J];理论界;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少勤;邱斌;潘凌燕;;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综述[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智;;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弱化的伦理分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金润圭;王浩;;模块经济与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兼论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5 赵学清;肖宇;;5·12汶川大地震后跨国公司捐赠的法律思考[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6 刘胜军;郑雪;;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与投资环境的关联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宁越敏;;在华跨国公司生产网络与中国城市网络关系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成思危;;中国企业如何国际化[A];首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2年
9 綦建红;陈东;;参与国际供应链:我国企业的现实选择[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马勇;;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R&D网络中的技术比较优势探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隆娟洁;不同来源地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刘源超;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与模式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3 李成刚;FDI对我国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蔡琳;经济转型中制造业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陈卓淳;FDI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冯春丽;跨国公司股权进入模式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贻宾;外国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姚娟;产业集群中FDI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卫迎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戚冠丽;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任金峰;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效应与本土企业技术能力成长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朱婷;FDI“独资化”趋势对中国技术溢出的影响[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7年
4 郭雪超;FDI在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5 谢明雨;FDI对安徽省的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付强;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特征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国强;江苏FDI技术溢出效应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8 原二军;基于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胡腾;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与吸收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吴杰;FDI对汽车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旸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出口导向型FDI将生产环节的污染留在中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汪时锋;FDI走向引关注[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卢铮;10月我国FDI首现年内负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郑兴 曾响 古特;全球FDI须迈2009这道坎[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李冠廷;近三年全球FDI简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李明旭;FDI负增长的正面意义[N];上海金融报;2009年
7 安邦咨询公司分析师 端宏斌;不必过于担忧 FDI暂时减少[N];证券时报;2009年
8 商报记者 王漪;7月FDI同比狂降35.71%[N];北京商报;2009年
9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 鲁政委;7月FDI数据显示:热钱不过“杯弓蛇影”[N];国际商报;2009年
10 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系 张三峰;FDI在中国制造业快速成长中的作用[N];中国财经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