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郑昌国  
【摘要】: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标志。截至2006年6月,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65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效应。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通过增加中国资本规模以及增加税收来源,有效地弥补了中国建设资金的不足;通过增加中国的外汇供给,有利于平衡中国的国际收支;通过吸收中国的劳动力就业,缓解了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培养技术人才,提高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职工生产技能和劳动生产率。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总体优化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某些负面效果。例如,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行业结构不够合理,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加剧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有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消耗了中国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并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改善中国生态环境。此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引起贸易平衡转移效应,导致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外国大型跨国公司控制了中国某些重要行业和市场,对中国经济安全也形成一定的威胁。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中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韩建交以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从1992年的170个增加到2004年1940个,年均增长95.1%;同期,实际直接投资额也从1.4亿美元增加到18.5亿美元,年均增长110.1%。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第四大来源国(或地区),而中国也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 本文在回顾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吸收相关领域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最新数据,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论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双重影响,从投资动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区域、投资行业等不同侧面分析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状况,并运用计量回归方法对韩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提出,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面,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效果相对优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效果。通过对三次产业中相关行业数据的分析和考察,本文提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中有利于中国GDP增长的是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中国GDP的增长,而且对中国的外汇牌价、外汇储备额以及中国进出口贸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雪岩;;不一样的月亮——中韩中秋节史料呈现及文化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李玉芬;;韩国以跨国并购吸引FDI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黄杰;;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郑知淑;;中韩推进FTA的战略动机比较[J];商业时代;2009年33期
5 赵立新;;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层障碍——中韩日民族主义诉求及其影响[J];东北亚论坛;2011年03期
6 贾东云;黄崇福;;中、韩两国财产保险业风险管理比较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6期
7 王亚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现状、障碍与前景[J];经营管理者;2010年16期
8 苏科五;;中韩贸易不平衡的成因及对策[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9 白描;田维明;;中日韩农产品贸易变动分析——基于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07期
10 刘焱;胡蓓蓓;;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途径初探[J];经济师;2007年07期
11 陈柳钦;;中韩日FTA建立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J];当代韩国;2008年01期
12 韩克庆;金炳彻;汪东方;;东亚福利模式下的中韩社会政策比较[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03期
13 潘伟光;中韩两国水果业生产成本及价格竞争力的比较——基于苹果、柑橘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14 邱宝利;刘飞平;;中日韩丝绸业生产发展对比[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9期
15 薛佳;石健;;法国家乐福的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家天地;2008年01期
16 郭骏;孙铭;;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博弈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7 刘立平;刘小望;;中国蔬菜出口韩国的增长效应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4期
18 吴晓丽,景跃军;韩国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0年02期
19 吴航;;提升中韩经济合作层次的突破口[J];人文杂志;2007年04期
20 许亮;;中韩经济“五年计划”之比较分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兰;杨丽珠;刘文;;韩中幼儿个性发展比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池美善;;中韩地理(社会)课程标准的比较[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潘伟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7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朱蓓;肖军;;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刘新卫;;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3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5 陈心宇;中国控股公司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9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10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纪延;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对韩国服装产业的影响和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李师任;韩中企业文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3 牟效萱;中韩传统家具的比较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4 翁士华;基督教在中韩传播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洪熙;中韩正当防卫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金相勋;中韩钢铁贸易的比较优势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徐薇娜;中韩主要海水养殖品对日本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宋仙花;中韩高中化学教科书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9 姜伟丽;中日韩三国农地政策与法律生成比较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忻晨琳;中日韩三国养老保障体系比较[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万曙;韩国安东文化考察记[N];安徽日报;2005年
2 许知远;李健熙之道[N];经济观察报;2004年
3 江伟 王颖;韩国观光协会访问团来我省考察[N];新华日报;2005年
4 文心;韩国电子政府采购 异军突起[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5年
5 记者 仝春建;韩国保险巨头集体来华亮相[N];中国保险报;2006年
6 李浩源;韩国海军越走越远[N];中国国防报;2007年
7 中国驻韩国使馆经商处;韩国电力在华增建5座风力发电站[N];中国贸易报;2007年
8 季春红;11家北京企业4.7亿美元注入韩国[N];中国贸易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黄震;高丽之虎 脱胎换骨[N];当代汽车报;2006年
10 穆之 李莹滢;韩国“隐遁者”中国高调再造乐天集团[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