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效应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摘要】: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标志。截至2006年6月,中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已超过65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积极效应。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通过增加中国资本规模以及增加税收来源,有效地弥补了中国建设资金的不足;通过增加中国的外汇供给,有利于平衡中国的国际收支;通过吸收中国的劳动力就业,缓解了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培养技术人才,提高了中国企业管理水平、职工生产技能和劳动生产率。此外,外商直接投资还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总体优化了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贸易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某些负面效果。例如,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行业结构不够合理,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加剧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有些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消耗了中国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并造成严重污染,不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改善中国生态环境。此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引起贸易平衡转移效应,导致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外国大型跨国公司控制了中国某些重要行业和市场,对中国经济安全也形成一定的威胁。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是中国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韩建交以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统计,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项目从1992年的170个增加到2004年1940个,年均增长95.1%;同期,实际直接投资额也从1.4亿美元增加到18.5亿美元,年均增长110.1%。目前,韩国已成为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第四大来源国(或地区),而中国也成为韩国的第一大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国。
本文在回顾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和吸收相关领域优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国内外最新数据,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等方法,论述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双重影响,从投资动机、投资规模、投资方式、投资区域、投资行业等不同侧面分析了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状况,并运用计量回归方法对韩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提出,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面,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效果相对优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效果。通过对三次产业中相关行业数据的分析和考察,本文提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中有利于中国GDP增长的是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不仅有利于中国GDP的增长,而且对中国的外汇牌价、外汇储备额以及中国进出口贸易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