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博弈分析
【摘要】:在全球性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碳排放权交易作为一种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手段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而且碳市场的规模日益壮大,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交易市场。面对世界性的低碳浪潮,我国也加快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建设之初围绕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权交易为研究对象,以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展开理论分析,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效率、政策的动态一致性等角度,就免费分配方式下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政策的设计、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碳排放权交易的形成机制、碳排放权交易的拍卖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免费分配方式下,市场参与者围绕碳排放权的分配额度进行协商的博弈困境,提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碳排放权的分配原则,并建议利用地区间碳排放权交易项目的展开,尤其是借助清洁发展机制的成功经验,协调碳排放权分配额度的矛盾。
围绕政策的动态一致性,利用斯塔科尔伯格动态博弈模型探讨免费分配方式下碳排放权分配政策的设计,得出建议:管理者在厂商先申报的基础上,再确立分配额度,这种分配政策满足动态一致性;如果管理者先设定各厂商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额度,则为保证分配政策的动态一致性,管理者必须设定相同的分配比例额度并严格遵守事前约定,同时要杜绝平均主义的政策倾向,对减排能力强、信誉好的厂商,给与更多的分配政策扶持。
第二、运用鲁宾斯坦讨价还价模型,分析厂商直购行为下买卖双方的价格预期及交易成本对碳排放权成交价格的影响,解释我国当前CDM项目成交价格低迷的原因,提出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透明度建设的建议。
具体分析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市场势力出现的可能性,并参考Akira Maeda模型,构建一个有大量厂商参与的碳排放权交易博弈模型,给出市场势力出现的条件,表明垄断厂商的市场支配力对均衡价格的扰动主要体现在垄断厂商的减排额度占市场总减排额度的比例值和垄断厂商的减排水平这两个因素。进而,提出政府应重视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和推广减排技术的建议,以保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均衡发展。
第三、通过建立规制博弈模型,指出政府规制是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形成的外在因素,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成本与厂商的低碳技术水平是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形成的内在因素。通过构建政府监督下厂商面临参与交易、技术减排以及违规排放情景时的行为决策模型,着重分析交易成本对厂商交易行为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政府监查水平、当前期的市场价格确定的情形下,交易成本的降低保证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参与性,并且交易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降低政府的监查水平,提升政府规制效率。
借助霍姆斯特姆和米尔格罗姆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影响CDM项目交易中低碳技术转移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转移的技术量随着卖方技术转移成本、买方技术吸收的成本、卖方的风险规避系数,技术转移的方差的增大而降低,并提出促进低碳技术转移的政策建议,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发展提供激励。
第四、运用拍卖理论,结合当前碳排放权交易的实际情况设计竞拍方受资金预算约束和向交易所支付佣金约束条件下的多轮一阶密封拍卖模型,重点分析竞拍方的报价策略以及拍卖双方、交易所的期望收益。研究表明,竞拍方的资金预算约束将影响其竞拍数量和期望收益;支付佣金系数将影响竞拍方的竞拍价格;而拍卖方和交易所的收益同时受到竞拍方的资金预算约束和佣金系数的影响。
在双向拍卖基础报价的“约束型零信息模型”和查特金与萨缪尔逊的“双方叫价模型”基础上构建了更为一般的买卖双方价值服从均匀分布、成交价格体现管理者偏好的双方叫价模型,给出其线性报价战略均衡,为碳排放权交易中的拍卖机制以及双方的直购谈判交易提供报价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