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
【摘要】: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人类发展指数越高的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越高。城镇化所产生的规模效应使得推进城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最重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中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信贷资金的支持,而更重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则意味着对更多信贷资金的需求。从世界范围和中国东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来看,金融支持对于城镇化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中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依然很慢,对于金融资金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在金融支持方式和方向上需要扶持和调整。当前,金融体系对城镇化的支持,首要是支持工业经济发展,通过存贷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等机制将社会各方面暂时闲置资金集中起来,然后转移给相关实体经济部门的工业企业使用,以此支持来推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其次是通过金融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城镇化发展所需资金和服务需要,当前,主要的是银行业的金融支持和服务,未来金融支持城镇化的途径也会多样化。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也在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金融机构数目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金融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化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不断增强。本文详细分析了金融业、占国家体量较大的银行业对于城镇化的支持状况,阐述了金融业尤其是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业对城镇化的支持、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何转型和改革发展,以更好地服务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并借鉴国外城镇化的发展和金融业支持经验,提出金融业支持城镇化的思路和一些政策建议。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在当前中国现行金融体制下,金融支持城镇化可以从金融结构、金融效率着手改善金融生态,更有效率地推动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方式虽然可以很多,但目前最根本最大量的支持还是银行的信贷支持,财政支持、土地融资以及地方融资平台的支持都是有限的,当然,未来可以使用的方式很多,由此可以借鉴国外经验,更多地依靠市场化融资方式,从资本市场多途径获取资金,当然,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我国当前的国情环境,论文最后给出一些政策性建议。论文可能的创新点:1、采用实证检验的研究方法,从金融业角度看,提出从经济货币化和金融相关比率和金融发展指数进行考虑;从银行业实证看,实证了银行信贷对城镇化支持的正向推动作用,以及银行长短期信贷在不同经济区域对城镇化促进的不同效果。2、在分析金融银行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时,也考虑了城镇化对金融(银行)业的促进作用,以此促进金融(银行)业改革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