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体育赛事运作研究

叶庆晖  
【摘要】: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飞速进步,体育赛事在市场化、人文要求下被赋予许多内容和表现出与传统不同的特征。体育赛事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旅游和经济具有强大冲击影响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争先通过申请和举办各种体育赛事获得赛事所能够带来的最大效益。在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和国内相应出现对赛事要求提高认识和寻找有效赛事运作方法和手段的背景下,进行赛事运作研究对于成功地举办包括2008年奥运会在内的体育赛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明确体育赛事、赛事运作基本定义,探索体育赛事、赛事运作理论框架与运作模型,分析国内赛事运作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借鉴国外体育赛事管理的先进经验,构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赛事运作模型,直接为2008年奥运会等国内体育赛事运作服务。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法、调查和实地考察法)、系统设计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如下: 1.体育赛事是一种具有项目管理性的特殊事件,其规模和形式受规则、习俗和传统影响,具有组织文化背景和市场潜力,提供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迎合不同参与体分享经历的需要,达到多种目的,对社会和文化、自然和环境、政治、旅游和经济各个领域产生冲击影响。包括超大型、大型和一般赛事。 体育赛事运作是指体育赛事主办主体通过行使管理职能对赛事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技术等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创造出竞赛产品和相关服务,从而达到赛事目的和目标的过程。体育赛事这种转换过程需要管理,体育赛事运作的实质就是对这种输入和产出过程的管理。 2.特殊事件属性表现在时间限制、一次性和目的性上,以及社会、文化和休闲经历的共享上。体育赛事具有竞赛性、文化性、复杂性、产品性、目的和目标多样性特征。任何体育赛事可以从规模、水平和类型三个维度上被确定。赛事构成要素包括:赛事属性、预算控制、风险与法律、人力资源、后勤、信息沟通、营销、竞赛和评价,各个构成要素有层次之分。 3.赛事运作的参与体组成多样,运作主体是赛事管理者,其来源和组成充满变化。赛事管理水平与赛事组织水平相关,赛事管理者的活动具有角色、技能区别。管理要素分为基本支撑类和提升类。赛事运作管理过程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体现着时间跨度。赛事运作要树立营销理念、目标管理理念、文化和环境理念、权变和组织行为理念、法律与风险理念。 4.赛事运作模型表现为赛事启动(主题、可行性研究、申办)、计划组织(项目方案的制定)、实施、赛事调控(评价)、赛事结束。运作在赛事筹备期间表现出纵向性,在赛事期间表现出横向性。 赛事环境分析对象要针对赛事环境中的相关体育组织、政府规章。项目管理理论是赛事运作的理论基础。赛事管理过程包括按时间顺序发展且有部分交叠的可行性研究、申办、计划、组织、实施、评价和结束后管理活动。赛事管理要素运作包括财政预算与控制、风险及法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管理、沟通与信息管理、市场营销、竞赛管理,其中市场营销包括营销管理和涵盖企业赞助、广告、公共关系、礼遇、门票销售、媒体传播、专利许可和销售规划、集资筹款的综合营销。 5.我国竞赛体制决定了赛事运作的主体和赛事启动的来源,竞赛制度影响赛事运作工作程序。 我国赛事运作模型是在赛事运作模型基础之上的特色模型,表现为:赛事启动(选择、可行性研究、申办、策划创造、)、计划组织(项目方案的制定)、实施、赛事调控(评价)、赛事结束。赛事启动分为总局计划选择赛事和经纪人等策划创造,赛事执委会负责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正木健雄,梁文 ,王艳利;日本青少年的身体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2 黄海;;欢送大阪体育大学留学生通口幸代学成回国[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3 苏全生,洪小平,王卫国;从俄罗斯体育大学看俄罗斯高校体育[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4 李慰祖;试论广东创办体育大学之必要[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谢长林;;高校体育类专业课程设置浅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6 黄海;;日本大阪体育大学教授来我院讲学[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7 袁中;图书馆在创办体育大学过程中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彭道海;建立武汉体育大学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1年02期
9 李喜林;;越老越疯狂[J];足球俱乐部;2009年08期
10 候福临;日本体育大学简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11 ;宝迪沃健康管理做出国际影响 韩国体育大学借鉴中国经验[J];商务周刊;2006年06期
12 炯;;紅光公社办起了新型的体育大学[J];四川教育;1958年10期
13 广鉴;日本鹿屋体育大学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人员[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14 杨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北京体育大学的改革与发展——加快“三结合”基地和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建设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5 梁文;北京体院与日本体育大学在若干问题上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16 孙志坚;日本鹿屋体育大学与山东体育学院课程设置比较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17 Masamistu ITO;邹文华;;日本体育大学设立新的教练员教育课程[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1年01期
18 赵谦,王安利;不同运动项目对体育大学学生某些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9 马振东,李兴志;浅析美日两国体育专业改革与发展趋势[J];辽宁体育科技;2001年03期
20 徐宏;中日大学体育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雷;李小芬;;对北京和俄罗斯体育大学田径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李洪滋;;汇辑叙事诗词集锦 记述改革开放30年离休工作生活[A];第四届“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老教授事业贡献奖”颁奖暨老教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庄洁;西圜秀嗣;曹振波;Harada,M;;实施预防跌倒锻炼计划对老年人身体形态、运动能力和步态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体育运动心理分组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余学锋;李勇勤;石凌;;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郑伟;王翠娟;;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儿身心健康负面影响的调查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7 秦正光;;日本运动生物力学的进展概况[A];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趋势研讨会资料汇编[C];1986年
8 周清;;武汉体育学院设置电子竞技本科专业的论证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许树海;金子公宥;;跳远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在三维空间的移动特征[A];第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10 蔡文菊;潘永芝;;北京体育大学与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启迪;网络时代我国体育虚拟组织成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2 杨清琼;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3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5 区志权;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竞技田径的综合分析与管理体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6 侯学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价值定位与推广策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崔鲁祥;中国职业体育利益相关者分析及协同治理—职业篮球、足球实证[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8 阮青提;越南普通高校体育工作评估标准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9 张晓琳;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10 阮氏春芳;21世纪初越南大众体育管理体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虹妍;上海《勤奋体育月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旻俊;中韩两国体育政策法规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齐晓英;大型体育赛事对体育赛事消费的影响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4年
4 梁娅红;“建国”与“救亡”大格局下的体育思潮(1927-1937)[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明鑫;经济发达县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雅婷;长沙市体育产业现状调查与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夏滨;体坛网网络体育视频现状和问题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张雷;中韩两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比较研究[D];鲁东大学;2014年
9 段英俊;越南北宁体育大学男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侯雪洁;发达程度不同农村的体育差异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东;天津体育大建设谋大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苗家生;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体育大学[N];光明日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平萍;首所体育高等学府向现代体育大学迈进[N];中国体育报;2007年
4 记者 高吉龙;州体育局与韩国体育大学签订体育交流协议[N];延边日报;2008年
5 沈阳体育学院党委书记 于晓光;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体育大学[N];辽宁日报;2005年
6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建设一流体育大学[N];中国体育报;2008年
7 肖苑玫;苦练+科学整理=优秀运动员[N];中国体育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窦雨佳;向着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迈进[N];中国体育报;2008年
9 ;科学发展谱新曲 八年创业书华章[N];友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文杰;喻荣军 我和观众的战争刚刚开始[N];成都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