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研究
【摘要】:奥林匹克研究是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界的重要课题,尤其在当前,随着北京 2008 年奥运
会的不断临近,对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日显重要和紧迫。本研究利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
和专家访谈法等,立足史实,采用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理论、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机制等理
论,对国际奥委会的组织变革与发展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国际奥委会作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主管团体,它的变革与发展对奥林匹克运动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透视国际奥委会的组织变革,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全方位地探讨了整个奥林匹
克运动的发展历程和运行机理。
自国际奥委会建立至萨马兰奇卸任,国际奥委会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变革与发展:第一阶
段(1894 年―一战前)为生存期,呈现了持续性的变革方式;第二阶段(两次大战期间)
为成长期,呈现了渐进性的变革方式;第三阶段(二战后—1952 年)为修复期,呈现出了
持续性的变革方式;第四阶段(1952 年-1972 年)为失衡期,呈现了不断变化的变革方式;
第五阶段(1972 年-2001 年)为更新期,呈现了激进性的变革方式。其各阶段变革围绕组
织目标、指导思想、组织功能、活动内容和基本形态五个因素进行。
在国际奥委会一个多世纪的变革中,其指导思想的变革对各个阶段的变革起到了决定性
的作用,它与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是国际奥委会进入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同时它的变革对
其他要素的变革产生了直接影响。其变革点主要围绕着国际奥委会奉行的独立原则、精英主
义、男性至上主义、非政治、非商业和业余主义。
其组织目标在前四个阶段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第五阶段,在指导思想发生全面变革的
前提下,国际奥委会组织目标发生了有史以来的全新变革:奥林匹克运动是与体育相关的,
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目的和作用。它的变革对国际奥委会的组织功能和组织活动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奥林匹克运动内部,其组织功能从一开始发挥全方位的功能到后来与国际单项体育联
合会和国家奥委会相互配合发挥领导协调作用,再到后来三者之间出现分裂和最后团结局面
的形成,国际奥委会最终实现了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奥林匹克运动外部,
从第四阶段开始,尤其是第五阶段,它的功能得到了拓展,不但在国际体育舞台上发挥了重
要的主导作用,而且在整个国际社会中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成为众多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典
范。
国际奥委会的组织活动从其建立起一直围绕着其主要目标和各阶段的指导思想进行。在
前四个阶段,其组织活动的变革主要围绕着奥运会和地区运动会进行,第五阶段,在此基础
上,国际奥委会还开展了广泛的与奥林匹克运动有关的教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活动,从
而扩大了奥林匹克运动世界影响。
其基本形态的变化从另外一侧面表明了国际奥委会自身的发展和成熟:(1)其基本文
件《奥林匹克宪章》伴随整个变革的进程经历了多次修订,真正起到了宪法性的作用。(2)
国际奥委会委员选举和资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基本的遴选制度“逆向代表”制始终
没有改变。(3)其组织机构从第二阶段成立执委会开始发生变革,第五阶段变革幅度最大,
但与整个变革的进程相比,国际奥委会的组织机构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4)在前四个
阶段,国际奥委会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捐赠,因此,其财政状况一直很拮据,甚至出现了
财政危机。从第五阶段开始,国际奥委会将市场机制引入奥林匹克运动,采用了多元化的
集资方式,获得了经济独立,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奥林匹克运动的道德失衡,
国际奥委会在此方面的改革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