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研究
【摘要】:志愿者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绩效直接影响到奥运会组织与管理的成功与否。志愿者的工作性质与奥运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不同于普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其他领域志愿者的管理。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要求北京奥运会组委会采取不同于历届奥运会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因此,对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本研究从奥运会志愿者的特征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入手,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过程,评述了历届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的得失,结合中国志愿者活动的概况,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的优势与劣势,并针对核心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并为奥运会组委会的相关人士以及其他领域的志愿者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 奥运会志愿者是指在奥运会的筹备及举办过程中,不期待任何物质性回报,自愿奉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全力完成组委会分配的各项任务的人。
2. 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经历了萌芽阶段、松散管理阶段、粗放管理阶段、集约管理阶段四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奥运会志愿者的人员构成、管理模式和服务领域都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3. 奥运会志愿者作为奥运会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其价值的多元性体现在对奥运会的价值、对社会的价值和对志愿者自身的价值三个层面上。
4. 奥运会志愿者作为一个特殊的临时性群体,表现出了群体规模的庞大性、人员构成的多样性、个体目标的分散性、群体规范的非强制性等特征。奥运会志愿者管理是指围绕着奥运会志愿者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其主要特征是:管理系统庞大复杂、管理环境难以控制、管理主体与客体错综交叉、管理目标立体多维、管理过程动态多变、管理评价难以量化。
5. 奥运会志愿者的管理过程具有特殊的时空结构。其时间序列按照奥运会筹办工作的阶段性可分为奥运会前、奥运会中、奥运会后;其空间结构包括奥运会志愿者的规划、招募与遴选、定位与培训、配置与协调、激励、监督与评估、遣散等基本环节。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内容,并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管理者应当在管理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措施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6. 中国志愿者活动的发展状况与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志愿者管理的得失表明,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的优势与劣势并存。能否在四年内变劣势为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以下几种关系的妥善处理:奥运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组委会与相关部门的关系、组织动员与社会招募的关系、奥运会志愿者与正式员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