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部分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业余体校在我国体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业余体校的运行机制也随着社会的演进不断变化。与同经济领域体制改革一样,体育领域的改革也正处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的过渡期,因而种种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的认识,采取相应对策,才能保证我国后备人才的健康发展。我国田径运动水平与世界田径运动水平相差较大,要想在田径项目上有所突破,就要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从基础抓起,建立坚固的后备力量才是解决问题唯一出路。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走访有关青少年训练专家、主管官员、教练员以及科研人员,本调查重点从各县区业余体校管理、选材、训练实施方面对北京市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现状展开调查。以期能为北京市青少年业余田径训练主管部门了解业余体校田径训练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结论如下:
北京市青少年田径竞赛以市级比赛为核心的机制制约了北京市业余体校田径训练的发展。北京市体校田径比赛偏少,学生运动员缺少比赛锻炼机会。
2. 北京业余体校田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实际效果不理想,应从根本上改善岗位培训与职称相挂钩的做法,改善培训的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授课形式,以能力为本位提高教练员整体素质。
3. 北京市业余体校每年入选田径训练的运动员人数保持相对稳定,但项目布局不合理:短跑、中长跑项目人数偏多;三级跳远、撑竿跳高、竞走项目人数偏少;弯道栏、全能项目由其直道栏、单项不突出学生入选后更改专项。
4. 北京市业余体校选材仍以经验选材为主,选材与科研结合不够紧密,选材管理存在漏洞,选材的科学性不强;部分选材指标上多年来没有明显变化。
5. 北京市业余体校在训练实施上存在较大问题,训练不科学,表现在:田径教学大纲执行不力;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过多强调专项训练忽视全面素质训练;训练课组织实施停留在低水平阶段;训练负荷的控制与大纲指导要求有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