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训练学致因分析
【摘要】:武术散打是一个新兴的现代竞技项目,也是一种实用博击术。该项目对抗性强,竞争激烈,运动强度大,动作变化多端,极不规则,加上对抗时是以摔倒、击中对方为主要目的,故损伤的发生率很高,以致影响散打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及身体健康。为了使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减少损伤,本文在运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参加2003年9月“塔沟武校杯”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的85名散打运动员、27名散打教练员发放调查问卷,并走访数名运动损伤及散打方面的专家。根据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对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特征及训练学致因因素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散打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普遍,患病率高达91.8%,但其损伤程度为轻度占67%,中度占26%,重度占7%;运动损伤部位主要为鼻、腰、耳、颈部、膝、踝、口等。
2、散打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是在专项训练中受伤,占69.2%,其次是实战比赛,占24.2%;在训练周期中主要是在准备期的后期和竞赛期受伤;受伤的月份主要集中在11月-2月、4、5月和8、9月。
3、散打运动员受伤的场地为赛场,其次为训练场;受伤类型:扭伤,占30%,擦伤,占25%,挫伤,占22%;损伤病程:急性占72%,慢性占28%。
4、运动损伤次数与年龄、训练年限、文化程度、比赛次数成负相关,与运动等级成正相关;与规则的变动、身高、套路训练、知识了解情况、治疗情况等相关不显著;造成运动损伤的训练方法主要有比赛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造成运动损伤的技术动作主要为摔法,其次是踢法及膝法。
5、造成散打运动员受伤的原因主要有:体力不佳、准备活动不合理、技术要领不正确、局部负担过重、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强忍训练、在训练中受伤得不到及时治疗与积极调整、自我保护意识差、带伤训练比赛、恢复的时间及措施安排不合理等十二条因素。
|
|
|
|
1 |
周鑫;;普通高校学生散打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
2 |
王刚;苟波;;中国散打队备战2008奥运会冬训期间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0年36期 |
3 |
陈钺;;我校武术散打运动损伤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2期 |
4 |
林辉;;散打教学和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J];搏击(武术科学);2009年08期 |
5 |
宋雷;张博洋;;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散打专修学生运动损伤研究[J];科学大众;2009年04期 |
6 |
张海光;;散打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新课程(教师);2010年10期 |
7 |
张鹰,刘伟;238名青年举重运动员的创伤调查[J];贵州体育科技;1987年01期 |
8 |
冯绍桢,李珍妮,石建容,李志敢,陆建峰,叶展红;广东省少年体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状况的调查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9 |
刘涛;运动员生物节律状态与运动损伤的统计计算方法与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10 |
杨成;体育系学生踝关节运动损伤的调查与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
11 |
李广周,黄健;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现场处理[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年S1期 |
12 |
徐碧鸿,梁殿乙;足球运动损伤影响因素的生理、心理学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3年05期 |
13 |
图日根;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统计;2004年03期 |
14 |
刘国钊;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15 |
丁健,程礼洛,孙淑萍;大学生篮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
16 |
张传光,修振涛,何子红,吕端磊,陶大浪,唐陶敏,冯连世;我国优秀摔跤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7 |
侯俊杰;;足球运动损伤的研究状况[J];体育科研;2006年03期 |
18 |
房志慧;魏民望;;运动损伤与项目关系的分析[J];体育科技;1993年04期 |
19 |
林忠文;对我校预防运动损伤的探索[J];福建体育科技;1994年02期 |
20 |
季浏;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