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实证研究
【摘要】:
建国以来,我国在足球项目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几十年的努力,而从目前的结果看,一直处于弱势状态,不仅不能靠实力打进每一届世界杯,就连在亚洲也是遇弱不强,遇强惨败,与国际足球先进水平相比,落差巨大,全面落后。反思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的里程,中国青少年足球的培养笼罩在“唯成绩论”的阴影下,“急”病缠身,急功近利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不按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违反运动规律的训练常在我们的身边发生,而且严重地制约了中国足球的发展与整体水平的提高。今天的结果,源于昨日的过程。从训练层面来讲,中国足球落后局面的成因,一是多年来我们只注重国家队和甲级队的建设,忽视了青少年球员的培养,使得我国球员的训练起点很低;另一个重要的训练学原因就是,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内容和思路几十年来未有实质性的改进,在专业和业余训练中,落后的甚至是错误的训练理念仍在主导着青少年的训练。
训练理念决定着教练员对训练实践本质规律的认识与判断,决定着教练员的训练行为,决定着教练员对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与运用,决定着训练的效果。要提高足球水平,就要从青少年抓起,而最首要的,就是要让青少年在第一次接触足球训练时接受的就是先进的训练理念的指导。
本研究将群体调查与个案分析相结合,逻辑推演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采用文献研究、逻辑论证、专家访谈、训练与比赛观察、问卷调查、个案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较全面、系统地对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训练理念为基点,以国外足球先进国家的训练实践为参照,对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的特征与实践特点进行了描述与论证,以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有所收获,促进中国足球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训练理念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竞技体育的本质、规律、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判断与看法,具有个体性、客观性、稳定性、全面性的特点,训练理念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一般都要经过:初步认识与启示、感悟验证与完善、确定并指导行为三个阶段,训练理念对训练实践具有总结作用、激励作用、指导作用、创新作用、代表作用。
研究结果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的结论:
1.在我国落后的足球项目中,无数事例反复重申着这样一个命题:竞技成绩的落后必然伴有训练理念的落后。因此,构建先进的训练理念是改变我国足球项目落后局面的重要途径。
2.世界足球发达国家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制定有详细、系统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和训练远景规划,为培养后备人才创造必要条件。
3.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培养过程中的训练理念是倾向于追求球队整体的比赛能力和比赛成绩,以比赛成绩来评价青少年训练水平、教练员执教水平。
4.我国关于竞技能力的认识论造成了分割、分解式的训练,使得练习的内容与比赛脱节,青少年长期艰苦的训练成为一种无效的劳动;我国的大多数青少年足球教练员的认知体系和知识结构难以消化吸收先进的足球训练理念。
5.外国在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有长远、详细的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国外教练员在青少年训练中对计划的设计很周密;注重技术和战术细节的观察和指导。
6.从训练实践层面来说,中国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落后主要是中国足球训练理念的落后、特别是青少年足球训练层面理念的落后造成的。
7.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在组织方面表现为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的能力低;在训练的指导方面表现为不注重对细节的要求,形式化,为训练而训练;教法单调,缺乏实战性;训练过程忽视球员的主动性培养,球员机械、被动训练。
8.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更强调球员在比赛中获胜,而不是强球员表现,因此球员在成长过程中对成功的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形成的是以获胜为目标的自信理念。
9.在中国青少年训练中应树立以培养球员兴趣为中心、淡化球队成绩追求、强化球员个人能力培养、为青少年长远发展精心规划、依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安排训练内容、及时反馈、正确归因、强化对抗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