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乒乓球职业化的管理体制为切入点,分析和探讨了我国乒乓球职业化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总结了国外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特点。与西方成熟职业体育管理体制作对比,以制度变迁理论、全球化理论和治理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论证,借鉴成熟职业体育管理体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一个适合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发展模式,即“分阶段、分目标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并提出了改革措施。
职业化的目标是建立职业化管理体制的灵魂。管理体制是运行机制的载体,是其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职业化发展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管理体制决定的,任何进行市场运作的经济行为都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做保证。中国乒乓球职业化改革是在政府主导下以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方式展开的。纵观10年来中国乒乓球职业化进程,在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逐渐暴露出不完善的方面,与成熟的职业化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有待完善;职业联赛产权应进一步明晰;俱乐部内部管理体制还不健全;竞赛乒乓球市场培育不佳等方面。
成熟的职业体育的发展目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球迷消费需求为核心,以赢利为目的。该目标对应的管理体制特点是:职业联盟负责管理本国超级联赛的相关事务,联盟通常采取投票制对涉及俱乐部的重大事宜做出决策。联盟对俱乐部和联赛的管理形式依靠健全的法规和市场机制行事。协会和职业联盟之间没有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参与联盟的业务的管理。
与我国经济改革相适应,中国乒乓球职业化改革应走渐进式的发展道路,乒乓球职业化的发展目标需要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三个阶段进行。要最终实现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协会制管理体制这一目标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前面提及的三个目标阶段相对应,也包含三个模式:从目前侧重行政管理体制的“双轨制”管理模式,逐步过渡为侧重协会制管理体制的“双轨制”,最终发展到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协会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乒乓球协会实体化;成立中国乒乓球联赛委员会;成立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的职业乒乓球俱乐部;明晰联赛和俱乐部的产权;建立与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对每个方面的改革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