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

王润斌  
【摘要】:民族主义是建立在民族性、民族认同、民族利益等民族要素基础上的思想情感、意识形态或社会运动。共生于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民族主义和奥林匹克运动彼此影响、相互联结;民族主义演化出不同的范式和类型,奥林匹克运动也在民族国家博弈的场域中探寻实现和平国际主义理想的发展路径。 现代奥运会的复兴与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之密切关联绝非偶然。以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西欧民族主义的原发、普法战争的失利、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近代体育民族主义的时代风貌均为顾拜旦复兴奥运会提供了民族主义的动因。顾拜旦设计的奥林匹克体系以悖论的方式得以展现:思想上的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博弈、组织上的国际化和跨国化同构、人员上的个人本位和民族国家并存。 民族主义扩张的历史伴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步成长。新旧欧洲殖民地强国的相互围猎在体育地理与政治地理的夹缝中展开,民族国家对获取奥林匹克承认和奥运会胜利的渴望初现端倪。以语言、种族为趋向的日耳曼文化民族主义者将这种渴望最终变成了纳粹主义的野心。象征着极端民族主义的旗帜在柏林奥运会上高扬,也插在了世界大战的阵地上,奥林匹克运动也在血与剑的洗礼中逐步成长。 民族主义的全球弥散确立了战国法则,使得坚持“体育独立于政治原则”的奥林匹克运动限于空前的思想和行动困境。获得承认、塑造英雄、地缘团结以及混合了反种族主义的非洲结盟凸显了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反殖反帝的民族解放、民族强大的诉求。冷战分立和集团对抗无法掩盖民族利益纷争和沙文主义霸权,抵制奥运会凝结着多重意识形态的面向,几乎宣告了奥运会的终结。 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转向中,奥林匹克运动中的民族主义问题出现了消解和隐退的契机,然而文明的冲突似乎预言着民族主义在全球化时代的复杂图景,夹杂着媒介帝国主义、全球资本主义、民族国家话语的文化霸权成为奥林匹克文化单一化的一个向度,融合了天下主义的中国民族文化承担着本土文化自救和实现奥林匹克文化多元化的新使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建戈;;民族主义对日本国家战略的影响[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09期
2 罗瑜;;论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新高潮[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罗庆林;;中、日两国民族主义对早期现代化影响之比较[J];理论观察;2006年02期
4 胡成;略论晚清民族主义思潮对边疆事务的构思[J];近代史研究;1995年06期
5 祝文驰;;当代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思潮[J];拉丁美洲研究;1985年06期
6 陶绪;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J];中州学刊;1994年04期
7 崔建伟;关庆凡;;民族主义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谢晓光;李建明;;论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J];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02期
9 杨飞龙;王军;;网络空间下中国大众民族主义的动员与疏导[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1期
10 薛惠文;秦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11 张前程;;当代民族主义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0年35期
12 蒋彬;浅析民族主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12期
13 李作言;;对文化民族主义思潮两种观点的评述[J];理论参考;2002年03期
14 李建明;;论韩国民族主义及其影响下的中韩关系[J];学理论;2008年18期
15 吴壁鸿;;浅议全球化下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其前景[J];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6 谷士刚;;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透视[J];前沿;2011年11期
17 宋建章;黄天娥;;浅析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18 胡建龙;张虹;王翠荣;;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迅速兴起的原因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19 江保国;;和谐世界的三重变奏——全球化与民族主义关系之再考察[J];理论导刊;2007年05期
20 张睿丽;;当代民族主义思潮评析[J];理论月刊;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伟鹏;勇志军;;试论志愿者服务对于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作用[A];残疾人体育研究——首届全国残疾人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选编[C];2004年
2 卢元镇;;东西方文化对接中的奥林匹克运动[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陆雯;;2008年奥运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4 朱小丽;;奥林匹克运动性别平等化趋势的社会学透视[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杨茜萍;何云涛;;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女性发展[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6 张翠苹;张宏伟;;论奥林匹克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栾彬;张梦佳;;论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异化及其消解[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王传友;;论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经济的双向驱动关系[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王慧琳;;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看体育传播中的现代西方体育强势及影响[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程志理;刘雪冰;;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人文危机”与消弭途径——论奥林匹克竞赛的竞技伦理建设[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润斌;民族主义演进与奥林匹克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周娜;现代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主题曲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3 王军;奥林匹克视觉形象的历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黎英亮;普法战争与厄内斯特·勒南的民族主义思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牛静;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人文价值的历史流变[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7 徐成立;科技时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困境与超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焦玉奎;冷战后中东民族主义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陈立基;当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观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邢桂敏;1900-1981年的中东女性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淼;从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看女子体育地位的提高[D];苏州大学;2008年
2 李威;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的伦理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军;奥林匹克运动中兴奋剂问题的社会学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4 徐靖;中国妇女参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赵杏子;论萨马兰奇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夏骄阳;国际奥委会与国家奥委会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张丽茹;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开展奥林匹克人文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门立众;传播奥运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使者[D];天津美术学院;2008年
9 刘有声;对奥林匹克运动中诚信缺失现象的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梁同福;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中国传统精神文化现代化的互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刘文宁;拥抱五环 梦想成真[N];工人日报;2008年
2 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 任海;奥林匹克文化的多元性与传统体育[N];光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沈雷王彦;何振梁细说奥运人文精神[N];文汇报;2008年
4 汪涌;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地震灾区人民同在[N];人民日报;2008年
5 徐金春;向奥运学学创新[N];边防警察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晶;让我们共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N];中国体育报;2001年
7 王霞光马剑 季芳;让全球铭记一个美好的盛典[N];人民日报;2008年
8 高鹏;国际奥委会在京颁授奥林匹克勋章[N];人民日报;2008年
9 国家体育总局对外联络司国际交流处副处长 周京;国际妇女与奥林匹克运动现行政策及发展现状[N];中国体育报;2003年
10 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洪波;北京怎样“还世界一个惊喜”[N];南方周末;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