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构与冲突
【摘要】:本文通过新的视角重新梳理并发现颜真卿评价和地位演变中的一些问题,并力求进一步解答和阐释这些问题的根源。
本文共四章,评价背后所展现的意图和出发点是本文关注的中心。而这一中心又在两条线索即道德形象的构建和书法家形象的构建中展开,对于道德形象构建部分的阐述主要针对与书法有关的文化问题,同时也是对后来阐述的一种铺垫。
第一章主要考察颜真卿作为一个道德楷模构建的具体过程。其人物形象的完美化通过文本、祭祀、瞻仰等形式完成。碑帖在这一过程中既可以佐证史料之不足又充当了文化政治符号的功能。
第二章主要内容为对书品和风格问题的探讨。本章从古人对具体书法作品的分析出发梳理人品和风格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究竟有无关联?如果有,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人品和书品的关系问题是历来颜真卿书法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前人在其人品和书品的探讨中并没有作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其是否只像前人所说的“书以人贵”那么简单?本章从梳理材料入手试图进一步解答以上疑问。
第三章主要是对古人颜真卿书法评价的分析。其书法地位在历史上有两种不同的声音即推崇和批评的声音,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清代。在颜真卿书法评价资料占绝大多数的题跋中没有批评,两种文本的不同特点是我们理解这一现象的一个切入点。与“二王”的关系的处理是后人对颜真卿书法批评与推崇的关键点,批评者和推崇者似乎都能够从颜真卿书法中找到合理的突破口。
第四章主要是对近代以来书法史著述中的颜真卿书法评价的考察。颜真卿的书法地位在这些著述中基本趋于一致,新的“话语体系”的转型应当是这一转变的重要原因。另外还对书法家形象构建中两个重要的问题,“笔法谱系”和影响问题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