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北魏孝子画像研究

邹清泉  
【摘要】:本文主要就《孝经》与北魏孝子画像图像内涵的改变及墓葬功能的形成作了探讨,研究发现,孝子画像得以进入北魏墓室图像系统并实现其墓葬功能主要导源于三大历史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北魏中晚期后妃利用「子贵母死」擅权的特殊政治背景。「子贵母死」是拓拔珪设立的旨在规避皇帝母族等外家乱政的后宫制度,即皇子将立为储君者其母皆赐死。北魏中期时因文明太后蓄意利用其擅权,转而成为后宫妃嫔的政争工具,从而改变了历史性质。在以「子贵母死」为中心的权力斗争中,出于控制幼主思想的目的,《孝经》及其宣扬的孝道思想自文明太后开始得到进一步的弘扬与推行,致使北魏社会自文明之后孝风日渐盛炽。正是基于「子贵母死」这一历史隐因,孝道思想在文明执政后呈现骤升的发展态势,并在北魏晚期达到高潮。孝子画像正是在这样一个独特的政治背景下进入「东园」并被刻画在葬具上。北魏覆灭后,「子贵母死」随之消亡,北朝孝道思想的发展与孝子画像的刻画也极盛而骤衰,日渐式微。 第二个因素是孝子画像「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图像内涵的形成与《孝经》的诱导。《孝经》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时因受谶纬浸染而具有了天人感应的神秘色彩,后经魏晋世家大族的进一步倡导,衍化出大量孝感传说并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北魏时,孝道思想由春秋战国以孝养在世父母为内涵演变为以「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为核心,「孝」成为通神的工具与阶梯,孝子画像的图像内涵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北魏中后期特殊的政治背景下,经《孝经》的诱导,孝子画像因具有了「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的内涵而成为通于天人之际的象征并籍此获得与传统升仙图像相近的图像身份,由先代的「叙事性绘画」转为「相关性绘画」。 第三个因素是墓室在北魏社会思想观念中的象征性。北魏时期,人们视墓室为墓主的「神灵归趣」之地,这是鲜卑早期游牧生活中「神灵归乎赤山」的观念在定居后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的,随着墓室成为墓主「神灵归趋」之地,孝子画像与墓内其他升仙图像也取代拓拔氏早期灵魂观念中的「犬」而成为墓主神灵的佑护者。由于此时孝子画像的图像内涵应合了北魏人视墓室为「神灵归趣」之地的灵魂观念,因而得以进入北魏墓室并刻画在葬具上。 孝子画像正是在上述三大历史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进入北魏墓室图像系统,承担起与其内涵即「孝悌之至,通于神明」相应的墓葬功能,并与墓内其他图像一起共同实现着「妥死者之魂,慰生者之望」的美好祈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臧丽娜;论南北朝墓室画像砖与画像石的艺术思想[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石志廉;;北宋妇女画像砖[J];文物;1979年03期
3 南宝生;清水宋代画像砖评述[J];丝绸之路;2001年S1期
4 陈育飞;画像砖石艺术[J];华夏文化;1999年01期
5 宋子华;高凤山;杨会福;巨金虎;;嘉峪关新城十二、十三号画像砖墓发掘简报[J];文物;1982年08期
6 杨柳;;湖北老河口市出土汉代空心画像砖[J];考古;1996年03期
7 徐美蓉;汉画像石画像砖的装饰艺术[J];上海工艺美术;1997年04期
8 王明发;;南朝画像砖的时代精神[J];东南文化;2005年06期
9 孙机;;固原北魏漆棺画研究[J];文物;1989年09期
10 李骁,范海;南阳汉代画像砖的研究现状[J];南都学坛;1999年04期
11 赵雪野;;从画像砖看河西魏晋社会生活[J];考古与文物;2007年05期
12 林树中;;常州画像砖墓的年代与画像砖的艺术[J];文物;1979年03期
13 姬乃军;;东汉鹿纹画像砖[J];文物;1982年04期
14 陈云洪;四川汉代高禖图画像砖初探[J];四川文物;1995年01期
15 卢燕玲,韩鉴卿,田小龙,于宗仁;甘肃河西魏晋画像砖画面固色及砖体脱盐[J];敦煌研究;2003年05期
16 唐建中;;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探析[J];农业考古;2010年01期
17 王有鹏;;四川新都县发现一批画像砖[J];文物;1980年02期
18 林正同;从画像砖、石看汉代农业经济特点[J];农业考古;1996年01期
19 唐光孝;四川汉代“高禖图”画像砖的再探讨[J];四川文物;2005年02期
20 王少毅;;河南邓州南朝妇女出游画像砖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琳;许萌;;许昌汉代建筑画像砖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田明;乔保同;;南阳胡汉战争画像砖及相关问题探讨[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彦伟;;河南郏县“升仙”画像砖[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超;;关于汉代的几种古孝子图画[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6 朱克良;;《孝经》“孝道”与古代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王琳;许萌;;从画像砖中解读汉代舞蹈[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胡亮;;论道教对画像砖题材的影响[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殿增;袁曙光;;“天门”是汉画神仙思想的集中体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范小平;;中国西南画像石棺与北非西亚石棺艺术比较[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涛;墓志书法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2 过文英;论汉墓绘画中的伏羲女娲神话[D];浙江大学;2007年
3 郭永利;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张鹏;北魏儒学与文学[D];西北大学;2008年
5 韩雪松;北魏外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佟艳光;北朝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7 刘红霞;曾子及其学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姚义斌;六朝画像砖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10 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与群体社会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清泉;北魏孝子画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齐亮;从文献记载看北魏公主的婚姻特点[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敏;试论孔子的“孝道”[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周作福;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7年
5 王萌;北魏时期皇帝赐宴考[D];吉林大学;2009年
6 时阳阳;中江藤树的孝道思想[D];山东大学;2010年
7 张春艳;曾子孝道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翟芳;孝道与西汉法制[D];郑州大学;2007年
9 申志兵;论儒家“以孝治天下”孝道理论的形成[D];吉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新宇;北魏免官制度考述[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筱湖;老牌出版社“染指”市民文学[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2 李岩;中华书局:老树发新芽[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孙海悦;盗版《于丹<论语>心得》卖到出版社门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晋悦;中华书局:坚持走大众出版之路[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蓝有林;中华书局和台湾联经签署整体合作协议[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6 翁向红 本文作者为中华书局市场部副主任;中华书局“两保证”铸造品牌市场[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姚贞;满腔激情“诵读中国”[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8 沈致金(中华书局副总经理);中华书局:先天好也需后天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大任;“二十四史”等著作权起纷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邹韧;中华书局防盗版煞费苦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