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愚人船》研究
【摘要】:
博斯(1450-1516年)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画家。《愚人船》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愚人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愚人船》作品中的三个图像,“愚人”、“僧侣船”和“五月节”置入具体的历史文本和图像志中考察,试图解释《愚人船》图像的“愚人”的宗教思想的来源与15世纪晚期的尼德兰文学和宗教思想中把“愚人”作为一种图像符号和观念承载物之间的宗教思想的共生性。
第一部分主要对博斯研究学术史进行了梳理。回顾三个时期重要的学者在博斯研究领域的拓展。早期的学者进行了博斯作品搜集和整理工作;中期的学者对博斯的艺术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像著名的潘诺夫斯基、查尔斯·托勒尼和路德维格·凡·保巴斯等,他们对博斯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和艺术产生的环境进行了阐述和定位;近年来,博斯的研究趋向于多种方法的综合。学者把大量的科技手段和传统的鉴定结合到了一起研究博斯艺术。
第二部分,分析《愚人船》中几个图像元素,如“愚人”、“五月节”和“僧侣船”,它们图像在历史上的生成和变化,利用圣经图像,年历画以及圣徒文学对这些元素进行讨论。其中,用圣经文本和图像的合一的“标准概念”进行匹配“愚人”的图像。
第三部分,描述博斯的愚人船与15世纪晚期的尼德兰文学和宗教思想所产生的“愚人”和“愚人载体”的图像和思想的共鸣,成为这一时期基督教人文主义者的共享一种图像符号和观念承载物。从而获得对产生“愚人”和“愚人船”的社会历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