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评价方法与案例分析

程刚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的现象,富营养化的水体往往伴随着藻类的大量繁殖。为了评价及预测富营养化,目前已有大量类型的富营养化模型的研究案例,对各种富营养化模型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简单的回归模型、单一营养物负荷模型、浮游植物与营养盐相关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四大类。这四类模型都存在结构固定、缺乏灵活性,通用性较差等缺点。 在众多参数中,水质参数对富营养化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其中最关键的水质参数是COD、C、P、N、Chla以及各营养盐之间的比例,水文参数是pH、DO、水温和沉降速率,气象参数是气温、光照强度,生物参数是藻类生长速率、藻类光合作用速率。 在国内常用的富营养化预测模型中,CE-QUAL-W2与EFDC在模拟流动水体中富营养化时更胜一筹。WASP模型和CE-QUAL-ICM模型,只能进行水质模拟。两者必须耦合水动力模型后,才能精确模拟富营养化的过程。AQUATOX在生态系统模拟方面具有特别的优势,能很好的模拟发生富营养化的生态系统过程。但难以胜任波动剧烈水体的富营养化模拟。此外,该模型具有大量参数,应用到国内水体中还需要专门率定。 根据目前已有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结合分析风险概率的水文频率曲线图,选择适合于富营养化风险评价的方法,即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法与水文频率曲线耦合的方法。该方法适合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对富营养化发生风险进行评价。 通过模糊数学评价法对三峡库区重要支流香溪河的两个国控监测断面(泗湘溪断面、长沙坝断面)水质进行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香溪河两监测断面水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尤其在夏季,是富营养化的高发期。 采用水文频率曲线与模糊数学结合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香溪河的回水末端非回水区的环境己十分接近回水区的环境,十分有利于富营养化的发生。因此,香溪河存在极大的富营养化发生风险,必须加强对富营养化的治理,才能确保香溪河水质的安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国祥,成小英,濮培民;湖泊藻型富营养化控制——技术、理论及应用[J];湖泊科学;2002年03期
2 李征,季民,庞金钊,曹式芳;优势除藻菌净化富营养化城市景观湖水初探[J];环境保护科学;2002年06期
3 李颖;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及影响[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2年04期
4 李慧韫,张天胜;磷和水体富营养化(待续)[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2年05期
5 李锦秀,廖文根;富营养化综合防治调控指标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2年02期
6 宋海亮,吕锡武;利用植物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与实践[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4年03期
7 李一平,逄勇,吕俊,王超,王华,刘洋;太湖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赵不凋;刘柏朱;卢晓芳;李大;唐海;彭懿明;;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7期
9 王裕玉;郝波;;浅析鱼类养殖中的富营养化及其对策[J];渔业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10 况卫明;王敏;;某湖体富营养化的修复治理[J];江西化工;2008年03期
11 傅一迪;赵玉新;;中小型水电站库区富营养化变化趋势探析——以红岩水电站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4期
12 陆洪省;曹晓强;昭日格图;程建光;;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进展[J];环境研究与监测;2012年01期
13 陆洪省;曹晓强;昭日格图;王彦;程建光;;水体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进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1期
14 汪忠;探究洗涤剂对池塘富营养化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1997年07期
15 石健华,王华;太湖富营养化改善对策[J];水资源保护;1997年01期
16 杜宝汉;洱海富营养化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1997年02期
17 杨再高,周建平,许建华,高廷耀,周增炎,黄呜歧;太湖富营养化原水除污染阶段研究小结[J];净水技术;1997年03期
18 张永泽 ,凌文洲;全球和区域富营养化控制展望[J];国外环境科学技术;1997年02期
19 赵连栋;;富营养化的危害及用湖水人工循环法的防治对策[J];中国城镇供水;1998年05期
20 周云新,谢宏斌,刘文炜,梁雪强,范宇航,陈宗永,马海霞;南宁市南湖富营养化综合防治对策的研究[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双清;黄怀曾;;官厅水库中磷的来源、形态分布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家海;莫珠成;;广州河段西航道水源地水体富营养化限制因素的研究[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尹艳娥;平仙隐;徐亚岩;;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征[A];中国水产学会渔业资源与环境分会2013年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4 秦伯强;;太湖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与治理对策[A];第三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谢寄清;白同春;刘德启;张芸;;淡水藻水体富营养化与总糖浓度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乔光建;刘同僧;;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相互作用分析[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7 黄志珍;王亚红;;水库型饮用水源地富营养化模型研究进展[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祖信;颜军;尹海龙;;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淀山湖入湖通量与水体富营养化相关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阳;尚文艳;付晓;吴钢;邓红兵;赵景柱;;抚仙湖富营养化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吴雅红;彭进平;逄勇;余林;;东山湖富营养化成因及治理初探[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在兴;我国典型海域富营养化特征、评价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2 饶群;大型水体富营养化数学模拟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3 钟成华;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王晓青;三峡库区澎溪河(小江)富营养化及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5 刘毅;中国磷代谢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政策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6 周贤杰;三峡库区次级河流富营养化模型统计与藻类生长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7 孙培艳;渤海富营养化变化特征及生态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彭祥捷;中国北方湖泊营养盐的迁移转化及富营养化风险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耿红;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对轮虫影响的生态毒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10 李森;查干湖低温期内源磷的释放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玉华;三峡库区富营养化水生动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杨文静;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化可;芜湖市镜湖水体富营养化特征及其潜势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佩;轻稀土元素对水体富营养化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5 蒙国湖;嘉陵江重庆主城段富营养化数值模拟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李灿;三峡库区重庆段泥沙对富营养化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7 冯成洪;湖库富营养化评价、预测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8 侯亚芹;嘉陵江出口段富营养化预测中参数藻的探寻与确立[D];重庆大学;2007年
9 程刚;水体富营养化风险评价方法与案例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0 张大铃;淀山湖富营养化分析与水质预测预警[D];东华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撰稿 本报记者 江瑜;5个湖泊3个富营养化 “较安静”区减少 噪音主要来自施工[N];南京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汤璇 通讯员 粤环宣;广东要谨防水库“富营养化”[N];广东建设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李禾;站在富营养化的“门槛”上[N];科技日报;2009年
4 省农科院 张辉;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途径[N];福建科技报;2004年
5 主持人:侯杰 朱建华;盲目禁磷禁掉了什么?[N];科技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陈寿春;富营养化逼近草海[N];中国环境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粤水婷;引起生态环保专家关注[N];中国水利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黄穗诚通讯员 粤水婷 江欣;江门大沙河水库治蓝藻效果明显[N];广东建设报;2007年
9 钱恂熊 徐勇;河海大学摸清太湖污染“家底”[N];新华日报;2007年
10 陈峰华;5年内遏制水体富营养化加重[N];嘉兴日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