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与唐代散文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典籍,该书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是研究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对后代影响深远。本文选取唐代散文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考察唐代散文接受《左传》的情况,以期为《左传》研究找到新的视角。
论文有由绪论、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绪论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相关研究的学术史;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范围。
论文的第一章论述唐代接受《左传》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首先简单介绍《左传》的成书时间、主要内容以及它的经学、史学、文学性质。然后论述皇室及朝廷官员等构成的主流社会成员对《左传》重视,他们在社会政治、日常生活受到《左传》的影响情况以及《左传》在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作用。
论文的第二章主要从唐代散文家的教育、科举背景入手,结合他们自己对《左传》的评价,并从后世评论家对他们作品具体篇目与《左传》的师法关系的评点中探究他们对《左传》的接受情况。首先通过考察唐代散文家的教育科举背景,了解他们对《左传》的研习情况并进行分析。其次,论述古文运动的先驱者萧颍士、李华、独孤及等人对《左传》的评价以及他们在散文中对《左传》的接受情况;三,论述韩愈对《左传》的批评和接受。韩愈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时文”,他的散文与《左传》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论述柳宗元《左传》的批评和接受。
第三章探讨《左传》思想在唐代散文当中的延续。《左传》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散文的重大发展,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而且它体现的思想对后世文学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代散文中洋溢着《左传》中所体现的史家强烈的作传意识、秉笔直书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忠君重民思想等。
第四章探讨《左传》与唐代诸体散文之间的传承关系。《左传》不仅具有文学的性质,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初步具有了后世传记文学的特征。不仅如此,《左传》对其它各类文体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本章重点探讨《左传》开创的传记体、箴文体、书信体、铭文、哀祭文等诸体散文在后世的流变过程,与唐代诸体散文的关系,以期探讨文体内部的规定性、美学特征、文化意蕴等。
结语部分就唐代散文接受《左传》的特点进行总结。
|
|
|
|
1 |
钱慧真;;《左传》疑义新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
2 |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3 |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4 |
姚曼波;;孔子《春秋》复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
5 |
刘敏;张旗;;《左传》语法现象例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
6 |
龚武;;“颍上”与“慎”的来龙去脉[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
7 |
宫长为;;天子考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8 |
贾俊侠;;《史记·秦本纪》“崤之战”史实考辨[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
9 |
张怀通;;春秋诸侯“殡期”考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10 |
常金仓;;《穆天子传》的时代和文献性质[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