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左传》与唐代散文

陆丽明  
【摘要】:《左传》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典籍,该书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是研究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对后代影响深远。本文选取唐代散文为切入点,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来考察唐代散文接受《左传》的情况,以期为《左传》研究找到新的视角。 论文有由绪论、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绪论主要论述论文的选题意义和价值;相关研究的学术史;论文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范围。 论文的第一章论述唐代接受《左传》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首先简单介绍《左传》的成书时间、主要内容以及它的经学、史学、文学性质。然后论述皇室及朝廷官员等构成的主流社会成员对《左传》重视,他们在社会政治、日常生活受到《左传》的影响情况以及《左传》在唐代科举考试中的作用。 论文的第二章主要从唐代散文家的教育、科举背景入手,结合他们自己对《左传》的评价,并从后世评论家对他们作品具体篇目与《左传》的师法关系的评点中探究他们对《左传》的接受情况。首先通过考察唐代散文家的教育科举背景,了解他们对《左传》的研习情况并进行分析。其次,论述古文运动的先驱者萧颍士、李华、独孤及等人对《左传》的评价以及他们在散文中对《左传》的接受情况;三,论述韩愈对《左传》的批评和接受。韩愈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古文,反对“时文”,他的散文与《左传》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论述柳宗元《左传》的批评和接受。 第三章探讨《左传》思想在唐代散文当中的延续。《左传》不仅标志着中国历史散文的重大发展,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而且它体现的思想对后世文学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唐代散文中洋溢着《左传》中所体现的史家强烈的作传意识、秉笔直书精神、经世致用思想、忠君重民思想等。 第四章探讨《左传》与唐代诸体散文之间的传承关系。《左传》不仅具有文学的性质,而且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初步具有了后世传记文学的特征。不仅如此,《左传》对其它各类文体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本章重点探讨《左传》开创的传记体、箴文体、书信体、铭文、哀祭文等诸体散文在后世的流变过程,与唐代诸体散文的关系,以期探讨文体内部的规定性、美学特征、文化意蕴等。 结语部分就唐代散文接受《左传》的特点进行总结。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挺之;对《左传》几条注释的再议[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2 张在义;《左传》“爰田”试析[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04期
3 刘耀华;《左传》“以+宾”结构与动词关系[J];汉字文化;1995年03期
4 汪受宽;《左传》史学理论初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王化钰;《左传》与《国语》比较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1期
6 陈鹏程,牟永福;试论《左传》歌谣的政治功能[J];兰州学刊;1996年04期
7 高益荣;《左传》说辞的特色及其成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8 吴承学;先秦盟誓及其文化意蕴[J];文学评论;2001年01期
9 李兴斌;对“左氏义法”与《左传》价值的全新解读——方朝晖《春秋左传人物谱》评介[J];管子学刊;2002年02期
10 詹苏杭;《左传》的龟卜与筮占[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11 韩再峰;《左传》中的孔子形象[J];艺术研究;2004年01期
12 吴美卿;《左传》的叙事特色对《史记》创作的影响[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3 李晓静;;《左传》中的女性人物形象[J];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08期
14 汪杏岑;;《左传》“君子”评论之文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15 许夙慧;;《左传》中的避讳语使用举要[J];语文学刊;2010年07期
16 吴澍时;钱律进;;《国语》和《左传》中“君子曰”之比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05期
17 张军委;;《左传》行人辞令研究概述[J];丝绸之路;2011年02期
18 孙绿怡;“盈其隧炭”议——读《左传》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87年03期
19 陈恩林;试论先秦的军事刑罚[J];史学集刊;1987年04期
20 张玉辉,张玉军;《左传》、《史记》人物描写比较谈[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慧真;;《左传》疑义新证[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高方;;从庄姜之嫁看春秋婚姻文化[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姚曼波;;孔子《春秋》复始[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敏;张旗;;《左传》语法现象例析[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龚武;;“颍上”与“慎”的来龙去脉[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7 宫长为;;天子考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贾俊侠;;《史记·秦本纪》“崤之战”史实考辨[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9 张怀通;;春秋诸侯“殡期”考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常金仓;;《穆天子传》的时代和文献性质[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丽明;《左传》与唐代散文[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李永祥;《左传》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崇任;《左传》文学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卢中阳;商周指定服役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闫丽;《左传》人物称谓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唐莉莉;《左传》单音节实词同义词辨释[D];浙江大学;2009年
8 傅希亮;道德史观与《左传》文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泽文;春秋时期的纪年铜器铭文与《左传》的对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李青苗;《左传》辞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琳;二十世纪《左传》文献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2 全泉;《左传》礼治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3 杨锋;《左传》中所见的礼初探[D];四川大学;2003年
4 刘义;论《左传》中“仁”、“义”、“信”三德目[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伟;《左传》外交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杨英;《左传》丧葬礼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海林;《左传》成语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孙玲玲;《左传》“浮冰式”叙事结构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黄明磊;《左传》预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邵志叶;《左传》预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福建师范大学 郭丹;《左传》“言事相兼”的叙事特点[N];光明日报;2005年
2 刘根柱;品析《左传》中的廉政思想[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3 述堂;学“国学”要读《论语》、《左传》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宋公文 伍存强;息夫人论考[N];中国妇女报;2010年
5 崔凡芝;《左传》的形成与史学地位[N];光明日报;2001年
6 记者 黄亚华 董晓芳;诗文连理枝 蒲阳花盛开[N];孝感日报;2010年
7 陈辽;散文“小百科”“传经送宝”书[N];光明日报;2003年
8 马长征;论费振钟的散文创作[N];文学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王研;中国作家如何向内心走[N];辽宁日报;2010年
10 叶绍荣(作家);行者的咏叹[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