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三原方言语法研究
【摘要】:本文以隶属于中原官话区关中片的陕西三原方言为研究对象,选取三原方言中的变调构词、词缀、重叠、时体系统和特殊句式五部分具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形式和意义相结合的方法论指导下,对语法事实进行挖掘和描写,同时对于部分语法现象结合类型学和语法化的现有理论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对语言材料的语音形式、结构形式、语法功能、语义特点、语用条件的描写、比较和分析,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的考察揭示出三原方言在构词法、广义构形手段、语法范畴、句式句法四个方面的主要语法特点。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三原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人口经济等基本情况,并对三原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本文所依据的理论方法、语料来源及文章体例进行说明。第二章:变调构词。先对变调构词中的一对基本概念"原始词"和"滋生词"进行辨析,在此前提下对三原方言中的变调构词进行描写。在具体研究时,首先整理出三原方言中的变调构词词表,包括普通话和三原方言共有的变调构词39对以及三原方言特有的变调构词29对;其次从语音、语义、语用功能三方面的变化入手对原始词和滋生词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梳理分析可知,变调构词这种构词法在三原方言中不具备能产性,但是通过变调所滋生的词还在继续使用,其中,人称代词通过变调所构成的新词无论在语音的变化还是语义的变化方面都最为系统。第三章:词缀。首先简要说明了词缀和类词缀的不同特点,阐明本章的研究内容包括词缀和类词缀;其次对三原方言中的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和形容词词缀分别从语法位置、语音形式、构词特点和语用功能的角度进行描写分析。总体来说,除了形容词词缀为专职词缀,在语音形式上表现为轻声之外,其余词缀除了词缀义外都可以承担其他语素义,在语音形式上表现出轻声和非轻声的差别。第四章:重叠。本章的研究对象包括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具体研究中主要从词类入手,分析不同词类的重叠式在语音形式、重叠方式、语义变化、语法功能、语用功能方面的特点。重叠所涉及到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副词、拟声词。这些词的重叠式大多数为构形重叠,少部分为构词重叠。第五章:时体系统。首先在梳理现代汉语时体研究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说明了三原方言中表达时间义的三种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句法手段、广义形态手段;并对三原方言中和时间进程相关的三类词即动词、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作了分类整理,以便后文谈到句法搭配时进行说明。具体来说,三原方言中的时体系统包括完成体、实现体、进行体、持续体、经历体、起始体、短时体、过去时和将来时。三原方言中表示时体范畴的语法手段有语法标记、重叠式和句法结构。这三种语法手段中,最主要的手段是语法标记,除了短时体外,其余时体意义都需要用语法标记来表示;其次是重叠式,单音节动词重叠式表示进行体,双音节动词重叠式表示短时体;最后是句法结构,这部分内容只涉及动补结构,三原方言中主要通过动词和动量补语构成的动补词组来表示短时体。有的时体意义在具体语境中会变得模糊而产生其他语用义。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短时体、将来时等语法范畴中。另外,本章对将来时"呀"兼表主观意愿和态度的用法也结合类型学视角作了比较分析。第六章:特殊句式。首先对句型、句式和句类进行比较并说明本章的研究对象为把字句、给字句、叫字句以及比较句。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句子的句法格式、句法格式的特点、语义特点、感情色彩和语用功能的方面。另外,对叫字句所表示的使役、被动歧义现象结合英语和韩语从语言类型学和语法化的角度进行了说明。把字句、给字句和叫字句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两两套合甚至三者套合使用,在套合时主要受到语义的制约,如果语义相互冲突就无法套用。比较句从语义类角度可以分为平比句、差比句、渐比句和极比句,不同的语义类包含不同的句式,各个句式之间职责分明,不能混用、套用。第七章:结语。本章对三原方言的构词特点、广义构形特点、时体范畴和句式句法四方面内容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结合文章的不足和缺憾对今后的研究作了简要说明和展望。通过以上研究内容,本文以期展示出三原方言语法系统中最具有方言特色的语法现象,为关中方言及周边方言的语法研究提供可靠的语法事实,为进一步揭示、说明语言规律提供方言语法方面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