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力学部分的应用研究
【摘要】:2017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突出“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新课标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对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课堂讨论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对不同观点的看法,并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教学法可以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论文对高中力学部分分别选取概念课(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规律课(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课(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等三节课,进行课堂讨论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并对实施课堂讨论教学法的班级学生和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整理分析访谈结果,总结出影响课堂讨论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教学建议。本论文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以及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课堂讨论教学法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的背景主要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目前教学的现状两方面进行论述。第二章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该章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课堂讨论教学法的启示。第三章为课堂讨论教学法的使用概述。对课堂讨论教学法的概念、组成要素、特征做了详细介绍。并从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分别阐述了实施课堂讨论教学法的一般流程。以及提出课堂讨论教学法的使用原则主要有课堂讨论应合理分组、分工明确;课堂讨论应合理平衡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课堂讨论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其选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四章为课堂讨论教学法的实践部分。笔者选取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三个案例进行课堂讨论教学法的设计并实施,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地访谈,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通过实践教学及访谈研究,笔者发现:课堂讨论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锻炼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等方面有所帮助;影响课堂讨论教学法讨论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讨论问题的选择、分组方式的选择、学生课前的预习、老师课前的准备。第五章为总结部分。基于上一章中对访谈结果的分析,笔者对学生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学生需要在课前认真预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提前做好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对之策;合理利用奖惩,调动学生积极性。本章最后总结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之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