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语委婉语研究
【摘要】:委婉语是人们日常言语交际活动的润滑剂。在日常言语交际中,考虑到文化、礼仪、宗教、民族心理等多种因素,人们往往避免使用令人不悦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闪烁其词,能使人感到愉快、舒适的说法,即委婉语。委婉语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教学意义,在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既有研究从多层面、多角度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然而,关于韩国语委婉语这一神秘宝藏,还有很多领域有待探寻,相关研究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例如,对委婉语定义和范畴的界定不够统一和明确;概括分析居多,系统研究成果较少;宏观研究较多,个案分析不足;没有统一的语料来源,等等。本文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对韩国语委婉语的概念和范畴进行重新界定与划分,从形式、语义、功能三个方面系统梳理韩国语词汇委婉语、句式委婉语的构成方式、语义变化与社会功能,并在具体语境中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尝试建立韩国语委婉语理论体系。主要有以下研究发现:第一,本文在分析既有定义不足的基础上,将委婉语重新定义为:在具体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吉、不洁、不礼、不适的内容,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进行间接表述,从而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在此基础上,指出委婉语的范畴包括词汇委婉语、句式委婉语、语篇委婉语三部分。词汇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吉、不洁、不礼、不适的词汇或短语,使用其他词汇、短语间接表述敬畏对象、死亡、疾病、性、生理现象、身体条件缺憾、社会生活缺憾、政治与经济的消极方面等内容,从而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词汇委婉语的对象和范围是相对固定、有限的。句式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于使人感到不礼和有负担的言语行为,使用句类转换、句式转换、句子成分添加等语法手段和迂回表达、省略、提示等语用手段,间接表述请求、命令、提问、劝说、指责、拒绝等意图,从而避免对方感到尴尬和不快。句式委婉语多属于语用学范畴,其使用范围极其广泛,难以囊括所有种类。语篇委婉语是指在具体的语境中,当词汇委婉语和句式委婉语都难以满足表达需求,此时可采用传达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篇章进行委婉表达。与词汇委婉语和句式委婉语所不同的是,语篇委婉语的使用目的除了避免对方感到痛苦和不快,更多的是在具体语境中,在准确判断双方利害关系基础上,实现保护自我和照顾对方的一箭双雕目的。第二,在构成方式方面,韩国语委婉语的构成方式十分丰富。从广义上看,可将其分为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从狭义上看,主要指语言手段。韩国语委婉语的语言构成手段主要包括:语音方式、字形方式、词汇方式、句式方式、修辞方式等。语音方式主要有变音、倒置、省音、替音、添音;字形方式包括改字、空字、拆字、标记替代;词汇方式分为同义词替代、反义词替代、抽象词替代、汉字词替代、外来词替代、构词法、熟语替代;句式方式包括规约性句式和非规约性句式;修辞方式主要涵盖概念隐喻、转喻、拟人等。第三,在语义变化方面,本文根据委婉语的语义演变特点,从语义层级关系变化和语义清晰度变化两方面着手,将韩国语委婉语的语义演变归纳为语义聚合和语义模糊两部分,其中语义聚合又可分为语义相同、语义反向、语义扩大、语义转换几方面,语义模糊又包括指称模糊、语义多样化、语义缺乏确指、语义隐含,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委婉语与直陈语相比较的语义变化情况。第四,在语用功能方面,以使用委婉语的首要照顾对象是“他人”还是“自己”为标准,即以“利人”还是“利己”为标准,将韩国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划分为礼貌功能和自我保护功能两类。委婉语使用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营造和谐的谈话氛围,展示说话人良好的礼貌教养,让听话人感受到说话人的友善和诚意,不让对方受胁迫和感到难堪,赢得对方的好感。尤其在表达负面信息时,礼貌是卓有成效的言语交际手段,也是委婉语的重要功能。委婉语在交际中发挥的礼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礼貌表达不洁不雅事物、礼貌表达对弱者的尊重同情、礼貌表达面子威胁行为。人们往往不是单纯为了交际而交际,通常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目的。保护自己,为自己说好话是人类的天性。因此,礼貌功能只是委婉语的部分功能,一旦交际行为涉及自身利益,人们会更多地考虑到自己的安全、利益、地位、面子,竭尽全力保护好自己。委婉语在交际中发挥的自我保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领域:保护自我安全、保护自我利益、保护自我面子。总之,委婉语可以在行使礼貌功能的同时,伴随生产自我保护功能这一副产品。另一方面,所有的委婉语使用者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自我保护,避免不必要的伤害。自我保护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礼貌功能,当二者发生冲突,最终是礼貌功能服从于自我保护功能。因此我们认为,委婉语的终极目的和社会功能是自我保护,即趋利避害。正确使用委婉语,可以达到含而不漏、曲而不晦的功效,避免针锋相对引起对方不悦和不快,令听者更容易接受谈话内容,提高谈话效率,促进交际顺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