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边远贫困农村少数民族社区成人扫盲教育研究

杨红  
【摘要】: 该论文以贫困山区的拉祜族村寨成人扫盲教育为个案,以历史——现实——未来为线索,从人类学视角对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的成人扫盲教育问题进行研究。论文从拉祜族社区的扫盲失效入手,提出了在贫困少数民族社区应该从“传统性扫盲”——即传统的识字教育向“功能性扫盲”转变的观点。在贫困少数民族社区的扫盲教育中,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社会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之间的矛盾,笔者在论文中阐述了在扫盲过程中社会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和谐发展的构想。最后根据拉祜族社区未来发展和民族未来发展的特殊需求,提出了成人扫盲教育发展的详尽策略。 论文在前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以及研究个案的可行性,通过介绍国内外少数民族成人扫盲教育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该论文研究意义。并详细介绍了论文所采用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 论文第一章介绍了田野调查的个案背景、基本情况以及所取得的调查结果。通过田野调查,笔者发现,拉祜族村寨确实存在严重的成人扫盲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扫盲教育的失效,脱盲者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盲,实际上是产生了大量的“功能性文盲”,即认识一些字,但在阅读文字上存在困难,认识数字,但不会计算,面对信息化社会的日常生活困难重重。扫盲后继续教育的矛盾十分突出,扫盲难,巩固更难。二、民族文字扫盲陷入困境,一方面并不能使拉祜族群众顺利地进入社会经济生活,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汉文汉语扫盲的需求将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与边远拉祜族山区有语言无文字(拉祜文)的社会发生冲突。三、基础教育的失败导致了大量新生文盲的诞生,加重了成人扫盲教育的负担,严重地制约了成人扫盲教育的发展。而这些问题的发现,使笔者意识到把贫困拉祜族地区成人扫盲教育作为研究个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第二章笔者从历史、文化和现实两方面入手,追溯贫困拉祜族地区成人扫盲教育落后的根源。通过对拉祜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以及常规教育的发展到拉祜族社区文化的分析,从历史、文化、民族、社区的多角度解释贫困拉祜族地区教育基础的薄弱,为策略的提出做了有效的铺垫。历史上拉祜族是个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居住在高寒山区,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靠刻木记事,靠民间口头文学和其他文艺形式传承自己的文化,靠家庭和部落成员长幼间的言传身教和社会实践,来学习和积累生产生活经验。对于生活在贫困封闭村寨的广大拉祜族群众而言,接受教育是一件新鲜事物。正是由于历史上学校教育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加重了今天成人扫盲教育发展的艰难性,而现实的困难也摆在了拉祜族人发展成人扫盲教育的面前,资金的匮乏,师资的短缺,民族语言文化的留存,新生文盲的不断诞生……如何寻求一种既能保存民族文化又能使拉祜族人民顺利地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模式显得格外紧迫。 第三章主要论述拉祜族社区和民族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成人扫盲教育提出的新的挑战。随着西部开发进程的加速,拉祜族村寨必然打破目前这种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所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反贫困,加快经济发展,顺利地进入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实现公民的权利,有效地参加社会活动,获得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一部分,笔者通过对扫盲概念发展的介绍,引入了“功能性扫盲”的概念,并提出了“功能性扫盲”是边远拉祜族社区反贫困发展的需要。在拉祜族社区 反贫困进程中,成人扫盲教育不仅仅是教会人识字、写字,而是要教会人如何学 会学习,培养人如何获得信息以及存贮信息的能力。而另一方面,通过成人扫盲 教育,促进拉枯族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积极参与到社会活动。最后 笔者提出了在拉枯族社区社会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和谐发展的构想,并对构 想进行了论证,介绍了具体实施的办法。 第四章介绍了边远拉枯族社区进行功能性扫盲的一些建议。首先是关于一些 教育理念的更新:提出了社区的扫盲教育应该是一种“主动性扫盲”而不是“被 动性扫盲”;借鉴“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将该概念引入到成人扫盲教育中,以 改变把成人扫盲教育作为一种“终结性教育”的做法,而正是这种“终结性教育” 导致了成人扫盲教育失效的问题;扫盲教育对群众而言是一种“素质教育”,而 不是应付政府部门的“应试教育”;在扫盲中如何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是发 展功能性扫盲的又一关键性问题。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笔者介绍了国内外值得借 鉴的少数民族成人扫盲教育经验,并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模式,最后从政府、扫盲 教育实施机构、社区三方面对发展少数民族成人扫盲教育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 性的、结合实际的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雪梅;推进农村成人扫盲教育的思考[J];理论观察;2005年04期
2 李丹;;农村功能性扫盲与消除贫困一体化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21期
3 黄日强;美国的成人扫盲教育[J];山西成人教育;1996年Z1期
4 陈翠荣;弗莱雷成人扫盲教育理论述评[J];成人教育;2002年05期
5 刘奉越;;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村成人扫盲教育的价值探求[J];成人教育;2008年06期
6 彭江;发展中国家进行农村成人扫盲教育的几点经验[J];成人教育;2000年04期
7 夏海鹰;新世纪扫盲教育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01期
8 韩新中,郭政;试论扫除“功能性文盲”的可行性[J];河北成人教育;1994年01期
9 徐锡龄;从“功能性文盲”谈到几个国家的扫盲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81年05期
10 邓志伟;印度的成人扫盲运动[J];山西成人教育;1995年10期
11 钟启泉;国际通行的扫盲概念与扫盲的现代课题——“新扫盲论”研究(之三)[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3期
12 夏海鹰;新世纪扫盲教育十年展望[J];成人教育;2001年01期
13 白辰;抗洪告捷话教育[J];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14 刘英捷;世界全民教育中的成人扫盲教育[J];成人教育;1999年10期
15 ;快速发展的阿里教育[J];中国人才;2001年12期
16 黄日强;关于美国成人教育的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7 钟启泉;扫盲范畴论与扫盲程度论——“新扫盲论”研究(之二)[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2期
18 田昶,李东生;扫盲后继续教育的课程、教材及读物的开发(下)[J];成人教育;2001年04期
19 ;教育短讯[J];青海教育;1996年06期
20 张新生;英国成人基础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1994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云;共和国农村扫盲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红;边远贫困农村少数民族社区成人扫盲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朱真莉;德昂族妇女扫盲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杜俊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沈祯云 钟福国;对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考[N];西部时报;2005年
2 刘恕 张显峰;识文断字的功能性文盲[N];科技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陈应军;依法治乡建家园[N];西藏日报;2001年
4 王杰学;兴边富民 教育先行[N];西藏日报;2004年
5 沈祯云 钟福国;对人口较少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