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研究
【摘要】:中国金融业处于国民经济的核心地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发展至
今仍然是金融业的主体,为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巨
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
已严重的危机到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大局。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
状况和大量的不良资产阻碍着银行业的改革进程,并制约着国民经济
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已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股份制改
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本文以现代企业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为出发点,阐述了现代公司
治理理论的一般性,介绍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银行公司治理的先进经
验以及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制度的现状、近几年
改革取得的成就及其经营机制运行中的诸多现实问题,结合国有商业
银行改革发展实际,重点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在两个层面的改革,即
制度层面的公司治理建设和经营层面的经营机制建设,经营机制的改
革重点则是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不具备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改革
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即通过股份制的改造和上市,改变原
有的行政管理模式的诸多弊端,改善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建
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三会”的权利与责任相制衡机制,为强化对董
事和高级管理层的监督,引进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从而
形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为了避免管理阶层的败德行
摘要一2一
为和市场的逆向选择,还必须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如内部控制
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而这些相关的机制在国有商业
银行旧有的管理模式中也基本上是不具备的。
转化经营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又一个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这方面的改革基本上体现了国有商业银行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
全部创新活动。资本金严重匿乏和巨额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业风险高
度聚积的集中表现,无论从国家的注资、不良资产处置、还是银行发
行次级债券以及资产证券化等的尝试,特别是次级债和资产证券化以
及未来银行上市的证券发行等,拓展了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渠
道,通过市场化行为建立了资本金补充机制;不良资产的体内和体外
的处置机制创新极大地化解了银行风险,对己形成的不良资产处置积
累了经验,也完善了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机制。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本文从金
融创新的视角,阐述了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国际银行业的竞争主
要体现银行业务创新,而银行业务的创新需要构建对资源整合的平
台,即组织模式的再造。本文提出了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的扁平化的组
织模式,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整合资源,降低成本、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国家银行业整体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际金融
网络化、全球化等新形势下的竞争需求。扁平化组织模式反映了新一
代银行业正逐步由生产导向向消费者导向和服务导向的转变,以及围
绕顾客价值的体现不断创新银行业务的经营理念的趋势。在扁平化组
织模式的平台上,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国有商业银行业务重心应由单一
摘要一3一
-一一一一一.-一
的资产负债的经营管理模式向全面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经营管
理模式的转变。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方
面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如果不能紧跟时代的脚步,在融入世界
金融一体化的大潮中就会败北。一个银行发展的潜力,关键是看其抵
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技术,是国际巴
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最新风险管理的核心思
想。本文介绍《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内容,着重论述了国有商
业银行面临新资本协议的挑战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几点看法。虽然国有
商业银行现实状况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相差甚远,但在过
度期中,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有能力达到新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即最.
低资本要求、监管当局的监管及市场约束要求,特别是在开发内部评
级法上。建立和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全面风险管理
体系是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集中体现。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研究,以期为建立良好的公司治
理和高效的经营机制,全面提升国有商业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创造一个市场化的金融竞争环境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改革具有重
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在面对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之时,既能应对外资银
行的冲击,也能跨出国门参与全球性金融竞争,从而增强国家金融整
体竞争力,保障金融安全,为我国跨国公司和外向型竞争企业提供高
质量、高效率的全面化金融服务,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
忽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