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

黄海云  
【摘要】:文化传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研究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历史,实际上是研究汉文化进入民族地区所导致的文化融合的历史。本课题选择清代(至1840年)这个广西古代汉文化传播的高峰时期进行研究,以使研究更具典型意义与说服力。主要运用历史学与文化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从全方位去把握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现象。 由于文化传播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本课题所研究的时间虽然上限定在清朝建国之始1644年,下限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时,有时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汉文化传播的过程,在时间的跨度上会超越这两个时间界限。 本课题共分六章。从汉文化传播的背景、汉文化传播的主体、汉文化传播的方式、汉文化传播的内容、汉文化传播的影响等五个角度研究清代汉文化在广西的传播。 在第一章里,笔者首先探讨“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背景和条件”。文化传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在一元传播体制的统制下,清代的文化传播活动,是在君王强有力的控制之下,在儒学意识形态的制导下运行的。本章主要从“清代广西社会的发展”、“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主观保障”、“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客观保障”这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文化传播受传播媒介、地理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的研究中,必须联系清代广西社会的发展情况以探讨汉文化传播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同时清朝推行的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冯立升!010022;乾隆时期西北地区的天文大地测量及其意义[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03期
2 徐进华;清王翚《竹坞幽居图》[J];东南文化;2000年03期
3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4 王超;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杨琰;清季新疆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童永生;清代创新派绘画主题的感伤性与形式的抽象化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徐志平;“浙西词派”中的平湖“二沈”——清代嘉兴词人介绍[J];嘉兴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宝玉柱;清代蒙古社会转型研究——社会政治转型的客观原因:女真崛起[J];满族研究;2003年01期
9 刘敏;清代赫哲族在捍卫建设东北边疆中的贡献[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聂红萍;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1 张世明;清代宗藩关系的历史法学多维透视分析[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12 杨伟兵;清代黔东南地区农林经济开发及其生态-生产结构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13 饶伟新;清代山区农业经济的转型与困境:以赣南为例[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02期
14 汪崇筼;清代徽州盐商的文化贡献之一:捐资兴教[J];盐业史研究;2004年02期
15 刘愫贞;;清代判词语言的法文化视角[J];学术交流;2005年11期
16 杨国安;;救生船局与清代两湖水上救生事业[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17 张艳丽;;试论清代晋南地区黄河滩地的争夺事件——以永济县为中心兼论州县官的行政职能[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8 武沐;陈云峰;;清代河州穆斯林乡约制度考述[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9 吴雪娟;;清代满文舆图概述[J];满语研究;2006年02期
20 周邦君;;地方官与农田水利的发展——以清代四川为中心的考察[J];农业考古;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燕洁;万芳;;清代中西医汇通丛书研究初探[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卢银兰;;清代广东番禺人陈璞与中医[A];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崔亮亮;刘勇;杨士玲;王明群;;山东省麦红吸浆虫发生动态及传播方式研究[A];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C];2009年
4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朱利荣;;浅释传播方式在极地科普活动中的运用[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6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美娜;;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体资源传播气象信息[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8 达月珍;;气象科普的多元语境[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推动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9 徐晓光;;改土归流中的一场典型诉讼事件——从清末四川茂州羌民控告土司案件看民族地区的诉讼与司法[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10 萧凌波;;清代东蒙地区对华北平原水旱灾害异地响应方式变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曲金燕;清代文言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周琍;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晓喆;清代陕西书院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何海燕;清代《诗经》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7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8 尚春霞;清代赋税法律制度研究(1644年——1840年)[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李凤鸣;清代州县官吏的司法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2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斯琴;清代喀喇沁左旗札萨克衙门蒙文档案及其反映的社会历史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6 李方明;清代司法实践中的情理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7 顾良辉;清代江苏厘金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楠;清代山西祈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9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谭小军;清代江西民间秘密教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娟,张一君;媒体势力下的商业方程式[N];中国经营报;2006年
2 国家广电总局办公厅主任 朱虹;新媒体十论[N];人民日报;2010年
3 本刊特约观察员 闻道;办个“学术超市”吧[N];工人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姜蓉;传播“可能”越来越多[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何苗;热词时代[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6 文贵良;杂谈易中天现象[N];太原日报;2006年
7 乔明亮;直面“艾滋”[N];山西日报;2004年
8 孔祥武;名人博客的传播学关照[N];中华新闻报;2006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改进传播方式适应新需求[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匈牙利版权委员会主席 米哈伊·菲彻尔 本报记者 方圆 整理;版权支持新的传播方式诞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