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任正晓  
【摘要】: 近30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创造了全球经济“一枝独秀”的辉煌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和对生态环境的高损害,使得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日趋恶化。作为中国“资源宝库”、“绿色屏障”的西部地区,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了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肆意浪费,不仅使西部地区长期处于落后、贫困的境地,同时也直接威胁着东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完全区别于线性增长方式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显现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探求循环经济的区域共容性和全局协调性问题。因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从全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西部地区的区域特征与现实情况出发,认真研究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理论,深入探究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路径与对策。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探讨中,从生态循环经济的新视角,充实了区域经济学与民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并试图为国家制定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本论文除导论外,重点论述部分为八章。第一章从生态与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循环经济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现实局限性两个方面,正面提出生态循环经济的命题。第二章从生态循环经济的思想先导、生成母本、历史根源、文化渊源和基础理论五个方面论述生态循环经济理论的形成依据。第三章阐述了生态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问题,从基本内涵、基本特征、运行原则和基本要求等方面初步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理论——生态循环经济的理论框架。第四章阐述发达国家实施循环经济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借鉴。第五章从自然特征、经济特征、政治特征和民族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区域特征。第六章回顾反思了我国三次区域发展战略调整对西部地区的深刻影响,分析评价了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现状,论证了生态循环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制度模式的最佳选择。第七章全面论述了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研究提出了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循环工业、生态循环服务业和生态循环型城镇的具体路径与措施。第八章研究探讨了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问题。 本论题在研究方法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劳动价值论和经济学、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客观深入地分析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问题,整个研究过程以系统抽象法为基础,逻辑与历史统一,综合运用了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的方法。 本论题在理论体系、研究思路和主要观点等方面,力求取得新的突破。其主要的创新点有: 一是在循环经济理论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理论——生态循环经济理论的框架。以生态价值优先的理念统领循环经济技术范式,耦合生态伦理学与循环经济的原理,提炼出生态循环经济“生态优先、循环发展、区域共容、规制约束、制度补偿”的五大特征,提出了生态循环经济的具体运行原则——生态资源全值化、生产过程生态化、生态功能有偿化、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理论思路,并阐述了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四个并重、四个优先”的基本要求,对循环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有所拓展和创新; 二是提出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探讨了西部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的现实基础与基本思路。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循环工业、生态循环服务业和生态循环型城镇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措施,特别是对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方面,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建议; 三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上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比如,在充分肯定循环经济积极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技术范式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一定的现实局限性;在农业发展方向上,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的根本任务是克服农业的反生态属性;在城镇化的实现途径上,提出了生态循环型城镇建设必须注重与一二三产业的耦合;强调西部各民族劳动者是推动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为我国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制度政策的具体设计提供了“主体论”的逻辑起点与思维前提。 四是剖析了“小农意识”、“官文化意识”对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危害性,从清除封建文化遗风对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的阻碍和影响的层面,提出了杜绝“政绩经济”和“行政命令经济”的观点,对于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防止盲目决策和片面地区利益,从根本上遏制国土空间无序开发,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和整体利益最大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温商霖;张家策;郑瑞亭;郭佩芬;;关于本省西部地区果树发展方面的考察意见[J];辽宁农业科学;1965年06期
2 丁声俊;;粮食问题不能掉以轻心[J];宏观经济研究;1986年S6期
3 李久成;杨政;唐明达;;我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若干问题之管见[J];科学经济社会;1986年01期
4 青连斌;中国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研究概述[J];理论前沿;1989年64期
5 杨玉震;常崇信;;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科学经济社会;1989年01期
6 孙毅;张如石;;实现要素优化配置推动西部企业改革发展[J];开发研究;1990年01期
7 马洪;;九十年代西部开发在全国经济发展总格局中的地位[J];开发研究;1990年06期
8 鲍昆明;;借鉴东南亚国家的经验开创我国西部地区吸引直接投资的新局面[J];当代亚太;1993年03期
9 庞娟,覃巍;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与制度创新[J];探索;1999年05期
10 温友祥;调整政策 强化措施 加快西部地区大开发[J];发展;1999年12期
11 雷额尔德尼;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思考[J];理论前沿;1999年05期
12 张婧;西部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现状与改革思路[J];上海经济研究;2000年08期
13 常云昆;论西部开发中的“补偿”问题[J];理论导刊;2000年01期
14 魏后凯;西部开发能否冲破工业化瓶颈[J];了望;2000年09期
15 颜忠民;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J];理论研究;2000年02期
16 李红光;培育和激活西部资本市场[J];民族团结;2000年05期
17 谢升峰;我国西部地区投资战略探讨[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9期
18 窦晓云;西部开发中的金融对策与政策投入[J];新疆金融;2000年11期
19 魏后凯;西部开发能否冲破工业化瓶颈[J];政策与管理;2000年04期
20 敬正友;西部地区供销社亟待研究的问题[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余厚康;;西部发展商贸业应借鉴东部的经验教训[A];“发展商业,适应西部大开发”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刘玉平;王桥;申文明;王文杰;郑丙挥;;遥感和GIS技术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庞俊达;;加快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发展总体规划简介[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5 田其云;;略论我国西部地区绿色食品开发的法律保障途径[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6 宋圭武;范鹏;;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智;廖足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及利用[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田亚玲;;浅议西部地区图书馆的发展问题[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第六届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07年
9 刘昌平;;西部大开发与社会保障[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10 谢宗万;;西部中草药开发大有可为[A];2000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正晓;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田东霞;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苏振锋;西部地区发展适用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4 郭俊华;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5 马长有;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6 田治威;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观[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杨雄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产业升级转化过程中政策绩效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丽萍;西部地区农户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小明;西部地区生态移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王水莲;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工业化动力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占海;西部大开发与西部资本市场培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廖允勇;西部地区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小兵;西部地区政府经济职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洪演在;关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与韩国对华投资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耿文才;西部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刘德春;西部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4年
7 黄婧;西部地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探究[D];广西大学;2007年
8 王雪娟;西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中政府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黄河;西部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邹敏;西部新建高师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市委党校纪检组长 康逢恺;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科学“再造”[N];兰州日报;2010年
2 陈实;原则:坚持生态优先[N];广东建设报;2007年
3 罗艾桦;朱小丹:生态优先,才是真本事[N];人民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孙丰;树生态优先意识 建环境一流城市[N];承德日报;2011年
5 本报评论员;改造“大铁北” 生态优先环境先行[N];长春日报;2006年
6 李瑞林;生态优先,才能“两个率先”[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7 通讯员 箫寒;岳西推进“生态优先”[N];安徽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周晗;林水一体,百姓尽享“生态福利”[N];扬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杜庆君;滦县中赵庄村栽松树苗5万株[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辛向东;做好青山绿水大文章[N];大理日报(汉);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