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塑造电视谈话节目的深层魅力

向珏  
【摘要】: 谈话节目已经成为电视的一种基本的节目形态,这种节目样式放下了媒体高不可攀的架子,实现了人们对于交流的渴望,从而受到受众的青睐,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话题枯竭、节目同质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局势下,选题策略成为关系到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 按照一般的理解来说,选题就是选择话题,只要选好了话题就算完成了选题。其实,选题远远不止这么简单,这种粗放式的选题模式是导致选题枯竭的重要原因。选题除了跟话题有关外,还与选择的嘉宾、主持人的谈话、选题的实现和受众的定位存在直接的关系,在选题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为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选题资源服务。节目如果能够吸纳到丰富选题资源,在选题方面就会游刃有余,从而有利于谈话节目的发展。 《鲁豫有约》在选题策略上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明确了变与不变的原则,从而为节目的选题赢得了相对较大的空间,因此对这个个案进行深入剖析是有现实借鉴意义的。 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简单介绍了电视谈话节目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取得的成绩以及目前所面临的困境,重点分析了选题在这一困境中的关键作用,为下文对选题策略的重点分析打下了铺垫。第二部分即第二章,是全文的重点所在,详细探讨《鲁豫有约》的选题策略,分析其成功原因。全章分为五个小节,分别从“谈什么”、“谁在谈”、“与谁谈”、“怎么谈”和“谈给谁”这五个制约选题的要素出发,结合《鲁豫有约》2002年到2008年的烟?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研究《鲁豫有约》是如何保持最大限度的变动性,放开选题各个影响因素对选题的制约,在每个环节中尽可能丰富选题的数量和层次,同时在频频的变动中,又是如何保持坚守自己的核心原则,保持节目的一致性。第三部分即第三章,总结并推广了《鲁豫有约》解决选题问题的经验,即在选题策略上要做好一攻一守的分工,明确节目要坚持的核心,将其作为维护节目一致性的关键,其他部分都要保持灵活的变动状态,不断为丰富选题来源和发掘新的选题素材和层次创造条件。 话题并不一定会枯竭,关键在于怎么样使用它、发现它。谈话节目的一切形式是用来为选题服务的,所以要在影响选题的各个因素上多下功夫,扩大选题的范围,实现多层次、高效率地利用选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门大泉;电视谈话节目刍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0年S1期
2 王建明;策划: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J];新闻爱好者;2000年01期
3 梁瑜虹;文化语境中的电视谈话节目辨析[J];电视研究;2001年11期
4 余镇邦;文化观照托起电视谈话节目[J];声屏世界;2004年11期
5 王婷;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观[J];现代传播;2005年05期
6 许玉琪;柳志华;;怎样让谈话节目更好看[J];新闻前哨;2006年01期
7 董广安;付松聚;;深层解读《我们》的传播亮点与硬伤[J];声屏世界;2008年10期
8 周少四;陈小舟;;从“实话实说”到“小崔说事”——论国内电视谈话节目的嬗变[J];今传媒;2009年08期
9 梁瑜虹;选题与表现形式——文化语境中的电视谈话节目辨析[J];视听界;2001年04期
10 刘爽;;对电视谈话节目的两点思考[J];新闻传播;2003年09期
11 李长英;;怎样办好电视谈话节目[J];山东视听;2003年07期
12 徐雷;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历史格局和流变脉络[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13 宋民;;谈话节目的定位与错位[J];电视研究;2004年11期
14 王婷;;"谈话",并非谈话节目的专利——《讲述》节目主持语境[J];电视研究;2004年11期
15 蒋尧尧;;“给思想一片飞翔的天空”——从央视《对话》看电视谈话节目个性生存之道[J];艺术广角;2005年05期
16 柳志华;孙瑞娟;;寻求电视谈话节目的新突破[J];新闻前哨;2006年10期
17 郭晓静;;电视娱乐类谈话节目目前存在的问题[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8年05期
18 袁存金;;电视谈话节目的策划技巧[J];青年记者;2010年08期
19 郑利;;浅析如何提高当前电视谈话节目质量[J];改革与开放;2010年06期
20 于泓;电视谈话节目的分类[J];新闻爱好者;1999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玥;;浅析电视谈话节目口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谢典佑;吴任婕;郭伯臣;许天维;;以贝氏网络与区块平衡为基础之适性选题策略[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文剑冰;;多维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的选题策略比较[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陈平;丁树良;林海菁;周婕;;等级反应模型下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选题策略[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潘奕娆;丁树良;汪文义;;等级反应模型下CAT选题策略比较[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林海菁;丁树良;;具有认知诊断功能的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张新华;;创新与模仿——从跟风出版谈选题策划[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分会场安排[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分会场安排[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测量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侯杰泰;周仁来;;新近心理统计测量的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莉;国内电视谈话节目成功女主持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涂冬波;项目自动生成的小学儿童数学问题解决认知诊断CAT编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迎春;媒体访谈的引发与应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5 杨淑群;基于属性层次结构的FCA及其在认知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珏;塑造电视谈话节目的深层魅力[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韩琼;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龙梦伽;论电视谈话节目[D];四川大学;2007年
4 柴延峰;中国公共辩论型电视谈话节目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燕;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电视谈话节目中的问答互动结构[D];山西大学;2010年
6 金薇;关联—顺应模式下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会话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冯夏;中美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代红明;我国经济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危机与转机[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单厚真;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存策略思考[D];河北大学;2011年
10 李晓曦;电视谈话节目个性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天;辩论类电视谈话节目如何吸引“眼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牛高华 山西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电视谈话节目何去何从[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3 离石区广播电视中心 乔中嫱;论电视谈话节目的创新与突破[N];吕梁日报;2011年
4 孙平;电视谈话节目 冲突应有“度”[N];中华新闻报;2004年
5 谭芳;电视谈话节目的魅力[N];文艺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倪敏;电视谈话节目该怎么说[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7 五里胡;浅析电视谈话节目 主持人的角色定位[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8 永厚;透视电视“谈话”节目[N];重庆日报;2000年
9 ;奇言妙语“脱口秀”[N];中华新闻报;2003年
10 记者 周玉宁;电视“谈话”节目走向成熟[N];文艺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