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赵庄白语参考语法

赵燕珍  
【摘要】: 本文以“参考语法”所倡导的语言描写与研究原则为理论指导,结合语言学基本理论,用“参考语法”的写作范式,同时借鉴传统语法的描写方法,对赵庄白语的语法结构及其特点进行比较系统、全面和深入的共时描写。全文共分九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研究意义;交代本文的理论指导、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回顾并简要评价了前人对白语的研究情况。 第二章赵庄人文社会概况。介绍赵庄自然地理、经济文化,以及宗教、节庆、婚丧嫁娶、饮食服饰、禁忌等社会文化和赵庄语言使用概况。 第三章语音。描写赵庄白语的声、韵、调系统以及音节结构类型;归纳赵庄白语连读变调、元音同化、合音等音变类型;其中着重介绍赵庄白语的合音音变规律;并将赵庄白语与喜洲白语的语音进行比较。 第四章构词法。分形态构词法和复合构词法两节。形态构词法部分重点描写了赵庄白语的名词前缀,包括称谓前缀、指小后缀、指大后缀、类称后缀等;复合构词法部分介绍赵庄白语的并列式复合词、修饰式复合词和支配式复合词,着重分析了赵庄白语并列复合词的结构特点及其组合规律。 第五章词类。共分十三节,对赵庄白语的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进行详细描写,突出介绍各种词类的语法特征和句法功能。其中突出介绍名词的指称和类别、人称代词的数和格、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的构成、数词系统及其用法、名量词的强制性和分类性、拷贝型量词的发展、动词的语法化、动词的体和貌、动词重叠及情态助动词的句法位置、形容词的情状范畴、形容词的重叠;介词、副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的类别及其句法功能。 第六章是短语。描写赵庄白语的五种短语类型,即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和量词短语,重点归纳各种短语的组成成分及组合顺序。 第七章是句类。重点考察赵庄白语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种句子功能类型。重点分析了正反问句的结构特征及其语法化趋势。 第八章句型。分析和描写了赵庄白语的判断句、否定句、处置句、被动句、比较句、话题句六种句子结构类型。重点分析了判断句的类型及其结构特点、否定句中否定词的句法位置、被动句的多种句式变换及话题句的语义类型和结构特点。 第九章复杂句。分析和描写赵庄白语的关系从句、补足语从句以及并列关系、主从关系。从句部分突出关系从句的限制性及核心词的相对位置、补语从句的标句词;并列关系介绍等立、顺承、转折、选择四种类型的句子结构;主从关系介绍条件句、假设句、因果句、目的句、让步句和时间句。 第十章话语分析。主要对赵庄白语话语标记和话语结构进行考察。前者着重分析了句首话语标记和句尾话语标记,后者分析了首尾相连和首尾呼应两种话语结构类型。 附录部分包括3000常用词汇表和长篇故事、自然对话、食品制作、儿歌、谚语、祭词等长篇语料。 通过描写分析,我们对赵庄白语的语法特点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赵庄白语的句法结构基本成分的顺序为SVO,基本语序类型表现为方式副词前置于动词,程度副词前置于形容词,否定副词前置于动词、形容词,本语固有的情态动词后置于动词。名词性短语的语序类型表现为中心语名词后置于修饰语名词,领属定语前置于中心语,形容词前置于中心语,指示词后置于中心语,量词短语后置于中心语。此外,赵庄白语不仅具有动词来源的介词(前置词),还具有方所词来源的助词(后置词)。词汇中无自动、使动的形态变化,但处置句式发达。差比句的语序类型为比较基准后置于中心语。限制性关系从句可以前置也可以后置,描写性关系从句只能前置。在句法结构形式中,赵庄白语突显话题优先,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复杂。从以上语法特点来看,赵庄白语不仅具有藏缅语类型的特点,还有许多不同于多数藏缅语的突出特点,是藏缅语中一个特点独特的语言,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凌;;散谈词类活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朱文俊 ,刘小康;英语非派生名化词[J];外语学刊;1980年03期
3 董宗杰;转化,移用,弱化,兼容──俄语词句中的语法转化现象再探[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4 伊敏;有感于“Siz”[J];语言与翻译;1990年02期
5 黄湘;英译汉时词类的改变[J];大学英语;1997年11期
6 欧阳觉亚;;珞巴语概况[J];民族语文;1979年01期
7 李华;;平定方言中的“棱”[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2期
8 徐翁宇;词的语义──句法功能的转化[J];外语教学;1995年03期
9 魏继德;;否定表达正误例析[J];初中生;2002年35期
10 戴建东,易夏玲;试析主动的-ING形式和-able,-ible形容词表示被动的意义[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11 李曼红;;On Conversion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J];教师;2010年09期
12 廖庆;;德阳方言语法现象管窥[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3 一瞥;;含有动词与前置代词的固定组合[J];法语学习;2011年04期
14 唐启运;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15 徐翁宇;;俄语口语里代词的功能[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8年03期
16 徐雅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形容词名词化的几种方法[J];日语知识;2000年01期
17 雷怀宇;现代汉语中划分词类的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18 王志强;谈名词、形容词作定语时的区别[J];大学英语;1999年09期
19 刘光耀;英语词类管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20 杨同用;赵金广;;动词、形容词与名词兼类的复杂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幸;;略论法语形容词与名词的位置问题[A];国际交流学院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4年
2 谭景春;;关于由名词转变成的形容词的释义问题[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3 王治敏;李芸;俞士汶;;人称代词和名词的组合搭配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国庆;;浅谈词类的辨认[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尹一瓴;陈群秀;;现代汉语述语形容词机器词典的研究与实现[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易绵竹;姚爱钢;刘万义;;从计算语义学角度看俄语形容词的语义分类问题[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7 张成明;;名词、动词、形容词之辨析[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8 陈新葵;张积家;刘红燕;;汉字义符的句法倾向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章新传;;余江话的“里”尾[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宁;苑春法;黄昌宁;;汉语名词和形容词的聚类算法研究[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燕珍;赵庄白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康忠德;居都仡佬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殷相印;微山方言语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敏;墨江哈尼族卡多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5 THANYALAK SAELIAO(刘玉兰);泰国勉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赵国军;现代汉语变量表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海洋;北京话常用词社会分层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8 常俊之;元江苦聪话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吴丽英;词项装配与合并的最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许剑宇;《佛本行集经》定中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红霞;名词的功能游移[D];山西大学;2005年
2 周光磊;英汉形容词修饰名词机制的比较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3 黄珊;韩城方言重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加群;安徽怀远方言的语气词“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晓峰;先秦常用语气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杨丽;从《论语》、《孙膑兵法》看先秦汉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句法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管海英;汉语语气词的对外教学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8 陈启萍;新生语气词“哦”的多维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王彬安;枫泾方言语气词“嘎”的用法和功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彦;现代汉语语气词研究[D];山西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莉 潘永花 王昱虹 张群英 荣钰;安全:从名词到形容词[N];网络世界;2004年
2 ;从形容词到名词,从具名到匿名 [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3 李国华;也说“楼××”类ABB式新词[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4 靖江季市中学 李银;高考作文语言如何出彩[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5 江苏 尔东;电子大国与电子强国的区别[N];电子报;2006年
6 楼金;和谐与趋衡[N];经理日报;2006年
7 江流;大学生 远不是成功的代名词[N];光明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王坤宁;新版《现汉》,折射社会生活变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9 本版撰文 记者 朱卓华;六名词见证中国汽车腾飞[N];信息时报;2003年
10 薛小军 朱品昌;“神六”商标抢注遭拒[N];中国企业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