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

杨建玫  
【摘要】: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Joyce Carol Oates,1938-)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近十年来,虽然美国和中国学术界已经掀起了欧茨研究的热潮,但是有关欧茨的小说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评论者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评析欧茨的部分小说所揭示的人与社会的关系,较少涉及其小说中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本文选取欧茨的九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采用宏观把握与具体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生态语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期研究欧茨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这九部小说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内涵,不但涵盖了欧茨创作的主要时期,而且大多在美国获得过重要的文学奖项。 本文以生态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学派的相关理论为框架。生态伦理学于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确立,是研究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生态道德哲学,分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两大学派。人类中心主义学派持一种人类高于一切生物的观点。非人类中心主义学派则打破了传统伦理学的研究界限,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将道德关怀的范围从人类社会扩展到了自然界以及自然界中的所有自然存在物。非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主流学派,包括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等理论。90年代以来,非人类中心主义学派中衍生出生态女权主义、生态正义等激进的理论,进而将生态伦理学研究的伦理关系扩展到生态语境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文从分析欧茨的生态伦理思想语境入手,研究欧茨小说中的自然关怀情结、生态女权主义思想和生态正义观。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探析欧茨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的语境。通过分析欧茨的个人经历、社会、文学和创作的伦理观,提出欧茨的生态伦理思想得以形成的语境:欧茨个人的绿色人生经历是她自然关怀情结产生的源泉;美国当代环保运动是欧茨动物保护思想、生态女权主义思想以及生态正义思想形成的时代氛围;欧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和美国环保运动先驱亨利·大卫·梭罗的自然保护主义思想成为欧茨关注美国现代社会生态危机的思想基础;欧茨强调艺术反映生活、艺术对人们有教育作用及帮助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功能,这一创作伦理观也成为她关注生态危机的一个因素。 第二章探究欧茨小说中的自然关怀情结。主要分析欧茨在《人间乐园》、《任你摆布》、《我们是穆尔维尼一家》、《伤心布鲁斯》和《中年》中体现的敬畏动物生命以及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这些小说中,一些动物权利主义者抵制狩猎及一些道德素食主义者选择素食的行为体现出欧茨希望赋予动物生存权的思想;一些动物福利主义者采取行动拯救动物以减少动物痛苦的行为显示出欧茨关怀动物生命的思想。此外,小说中一些人物与自然界的动植物平等、和谐的关系展露出欧茨拥护生物共同体成员平等的生物中心主义观;欧茨还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些具有生态审美能力并与自然万物为友的人物形象,来表达她希望生态共同体能够保持整体和谐的生态中心主义观。 第三章探讨欧茨小说中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欧茨在《人间乐园》、《我们是穆尔维尼一家》、《狐火》、《中年》和《妈妈走了》中展现了九位女性人物与自然的关系。本章首先研究了小说中一类因遭受男权压迫而在精神上与自然认同的女性。在这类女性中,一些人或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或与动物具有亲和关系,她们的精神“自我”与自然的认同显示出她们试图反抗男权社会的意识。本章还研究了小说中另一类通过与自然密切地联系而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性。在这类女性中,一些女性或反对肉食,或反对折磨动物,欧茨通过她们的行为表达了关怀动物的女性关怀伦理思想;另一些女性曾经在男权社会的遮蔽下生活,她们回归自然界生活后重新塑造了自我,获得了独立的女性自我身份;还有一些女性主动承担起生态责任,通过投身于救助动物的工作,不但实现了自我价值,使自己获得了解放,还给予动物关怀,促进了动物的解放。这一类女性采取了积极的手段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抗。欧茨通过她们的反抗行为批判了男权思想,表达了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第四章诠释欧茨小说中的生态正义观。本章以《大瀑布》为中心,首先研究了欧茨在小说中披露的生态问题与阶级之间的联系。她对现代社会中一些企业因一味追求工业发展而使环境遭到破坏的唯发展主义倾向进行揭露,并对环境恶物分配不均导致的生态不公正现象予以批判。本章还探讨了欧茨在小说中展现的生态问题与政治斗争之间的联系。小说中坚持生态正义斗争的杰出代表德克为了维护生态正义,与邪恶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他代理的“爱的运河”诉讼案在十多年后胜利翻案,使生态正义得到了伸张。欧茨籍此表达了她的生态正义观。 欧茨关注生态问题。她的九部小说体现了她关怀自然、关注遭受男权压迫的女性和自然、弘扬生态正义的生态伦理思想,表现出她的生态关怀。欧茨把她对生态的关怀与美国现代社会的相关现实问题相结合,表达了人们应当像关怀自然一样关怀女性和低收入群体这样一些弱势群体的人文思想,这是欧茨九部小说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特征的独到之处。她的这些小说应当被归入生态文学的范畴,它们属于她现实主义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她创作的主要时期,欧茨的生态伦理思想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与美国当代环保运动的发展密切相关。欧茨的小说创作越来越清晰地反映了她的生态伦理思想,显示出她作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欧茨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她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利于改变人们对待自然的传统价值观,从而使人们关爱自然,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本文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一、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欧茨小说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内涵;二、归纳出欧茨生态伦理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三、指出欧茨小说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特征的独到之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林斌;超越“孤立艺术家的神话”——从《奇境》和《婚姻与不忠》浅析欧茨创作过渡期的艺术观[J];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2 石雅芳;读欧茨近作《自我封闭》[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年03期
3 樊星;女权之思──访美笔记[J];文艺评论;1999年03期
4 佳水;作家必须摆脱“恶魔”和“自我”的纠缠——欧茨谈文学的自我批评[J];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01期
5 宁;J.C.欧茨论威拉·凯瑟[J];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02期
6 曾凤英,王敏玲,窦秋萍;寻找母亲的花园——浅析欧茨《查尔德伍德》中的女性主义意识[J];山东文学;2005年04期
7 杨华;论欧茨小说女性塑造的独特视角[J];求索;2005年05期
8 顾玲;评欧茨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仲子;;欧茨《乌鸦翅膀》[J];读书;1987年03期
10 刘飞兵;杨华;;欧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意识[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11 刘可;;解析欧茨的女性主义思想——以《如愿以偿》为例[J];山花;2011年08期
12 单雪梅;;“隐身作家”乔伊斯·卡洛尔·欧茨——欧茨的一部新传记问世[J];外国文学动态;1999年04期
13 王阿芳,王新杰;悲哀的夏娃——欧茨小说中的悲剧性女性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4 草木;;欧茨的新小说《袒露心怀》[J];外国文学动态;1998年05期
15 熊腾芳;;欧茨推出新作《妹妹,我的爱》[J];外国文学动态;2009年01期
16 姜艳艳;徐要成;;《他们》对传统自然主义小说的继承和超越[J];宿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7 孙海芳;简析欧茨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视野[J];洛阳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18 刘丽红;;艰难求索——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奇境》人物评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9 杨建玫;;激情与暴力——评欧茨2009年新作《天堂的小鸟》[J];外国文学动态;2010年01期
20 朱世达;;乔伊斯·卡·欧茨的崛起[J];读书;198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雅琼;;男性传统被解构了吗——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中的女人们[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苗鑫;;女权弱势、男权霸权的历史博弈—从海迪.哈特曼的“女权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啼笑姻缘”谈起[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3 马群英;;卡萝尔:小镇中的“新女性”——从女权主义角度读《大街》[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黑特;;对话与互动——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主导文化结构分析[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5 阎纯德;;论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道路[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6 特里·伊格尔顿;袁新;;健忘的政治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7 刘坤坤;;翻译中男女性别差异的探索[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棉月;;贵州农村妇女的社会性别与自我保护意识[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张申华;;积极构建下的消极颠覆——女性主义视角看刘易斯的《大街》[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树榕;;方法:在批评标准与批评实践之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建玫;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樊篱[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詹焱;社会性别视角下的法律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马春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思潮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冬;生育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美华;琼·狄第恩作品中新新闻主义、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多角度展现[D];厦门大学;2004年
6 王弋璇;暴力与冲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郭海文;唐五代女性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彭保良;迪斯尼电影中“他者身份”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9 王晓焰;18-19世纪英国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状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王小梅;女性主义重读乔治·奥威尔[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宣菁;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中国文化”[D];西北大学;2002年
2 刘霞;对女性解放本质的疑问——解读邱吉尔《九重天》和《上等女性》中的女性人物形象[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3 高芳;白浪中的紫罗兰[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孙兵;让自由展翅高飞——论艾瑞卡·琼的小说《怕飞》中的女权主义思想[D];吉林大学;2004年
5 高丽萍;传统祭坛上的牺牲[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冯媛媛;翻译中的性别意识[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7 吉丽娜;女权主义受众理论的中国化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8 宋彦;威拉·凯瑟的女权主义思想倾向在《啊!拓荒者》中的体现[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邵江宁;解读女权主义在后维多利亚至爱德华时期英国女性作家儿童文学中的体现[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汪玉霞;“我想我自由了”[D];安徽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世锭;吉梅内斯:女权主义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柘思 整理;女权主义的理论关切[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胡杨;家装兴起“女权主义”[N];中国妇女报;2010年
4 郑肃;曼妮芬“能量女人”带动“女权主义”[N];中国纺织报;2011年
5 ;女权主义是幻想吗[N];中国妇女报;2003年
6 克莱尔·摩塞斯;全球女权主义是可能的吗?[N];中国妇女报;2003年
7 孟鑫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马克思异化理论是理解女性从属问题的基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陈一筠;女权主义”并非不要家庭[N];健康时报;2003年
9 庄锡华;女权主义的困窘[N];文艺报;2002年
10 徐坤;从“厨房”到“探戈”:十年一觉女权梦[N];中华读书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