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子女初中义务教育问题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民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土地,进入城市或异地寻求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主要形式的城乡人口流动成为我国社会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日益在我国社会及经济生活等多方面显露出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农民进城务工成为中国基础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之一。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涌入城市,不仅参与了全国各城市的建设,而且自然而然的也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农民工子女。现在全国有2000万左右的农民工子女是处于流动之中的,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①有调查显示,在一些大中城市里流动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30%-40%。在全部流动儿童中,户口类型为农业户口的占74%。②据2009年12月27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目前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已达1.4亿人。人口的迁移给我国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就业问题,住房问题等等,尤其是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更是问题重重,日益突出。从学校角度看,许多孩子上学期间存在许多问题,如许多农民工孩子难教育,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厌学情绪重,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辍学等等,其子女中有9.3%是处于失辍学的状态。③这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令人担忧的。他们不能正常接受义务教育,这不仅仅会影响孩子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普九”工作的深入进行,更影响社会公平体系的建立,进一步影响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将对我国社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同时也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创造条件,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是许多人士关注和关心的问题。实际上现在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学难的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是目前城市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迁移,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进入了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但“两为主”的教育政策还未涉及这一阶段的义务教育。许多城市的初中义务教育学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接收了农民工子女就学后,在真正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政策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另外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他们的后续教育上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孩子在义务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无法正常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即使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但之后也前途渺茫,有的甚至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政府在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城市中接纳较多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公立学校的继续发展问题和这些孩子接受初中义务教育和初中毕业后的教育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难,难教育不仅是农民工这一群体最为关心,也是最为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我国义务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更是城乡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耽误孩子们的青春和前途,将来很可能出现新型失业问题,更为严重的是长此以往,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对我国的人力资源储备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本文就是以包头市电三建中学为研究背景,研究分析相关材料,与学生及家长座谈,与相关教育人士座谈等多种方式,通过了解分析该学校现状、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学校角度分析探索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体制方面、政策举措等方面对接纳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城市公立学校的继续发展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