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研究

董朝燕  
【摘要】: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我国人口众多且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矿产资源一直被无偿或者廉价使用,这既是导致矿产资源衰竭和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原因,也不利于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最大的效益,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势在必行。总结我国现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矿业发达国家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安排,顺应世界矿业的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矿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有利于澄清矿业权及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理论问题;其次,通过研究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充分维护国家的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再次,有利于矿产资源的保护,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一方面有利于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矿业权理论、矿产资源本身的价值、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外部性以及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都决定了矿产资源必须进行有偿有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的框架,但相关立法规定不完善,存在矿业权取得的双轨制、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税费制度不尽合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等问题。为了充分有效地实现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并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迫切需要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在分析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借鉴国外关于此制度的先进经验。同时充分考虑我国具体国情、平衡中央与地方利益、处理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与矿山企业承担的其他税费的关系,并注重以现行法为依据,协调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在改革和完善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的过程中,需要统一矿业权取得的市场,改革现有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税费制度,建立权利金制度和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的完善对我国矿产资源的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矿产资源法》的修改也应当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魏锦萍!本刊通讯员,白映辉;青海省矿产资源与进一步开发设想[J];中国地质;1998年06期
2 宋瑞祥;关于全国矿产资源委员会职责的说明(一九九六年四月三日)[J];中国地质;1996年05期
3 ;福建省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办法[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2004年23期
4 李万亨;世界矿产资源发展趋势和保证程度预测问题[J];地质科技情报;1984年01期
5 许大纯;;储量动态监管对资源管理的作用——对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及矿山回采率水平的影响[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年12期
6 焦诚中;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断的危机与我们的对策——论中国矿产资源战略的大调整[J];吉林地质;2000年02期
7 郑锡泉;江苏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J];江苏地质;2001年04期
8 陈国章;;在新的起点上合作共赢——首届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暨展示会综述[J];南方国土资源;2010年10期
9 蒲志仲;矿产资源价值评价与核算问题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宋建军;;世界资源形势与资源战略[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6年09期
11 王建新,侯德义;矿产资源分类分级现状、问题及建议方案[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4期
12 袁国华;我国矿产资源耗竭特点与供应安全保障[J];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13 史业新;;矿产项目技术报告的主要内容加拿大国家NI43-101文件(二)[J];国土资源情报;2007年08期
14 赵文才;我国矿产资源分类分级之浅见[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991年09期
15 郑锡泉;江苏省矿产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0年11期
16 莫志雄;;开发优势矿产 振兴广西经济[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17 ;牡丹江市矿产资源简介[J];资源.产业;1999年05期
18 李凡斌;;苏联在非能源矿产资源方面的战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984年30期
19 郑兴蓉;梁恩廷;;矿产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的几个问题[J];地质与勘探;1988年04期
20 贾芝锡;开展全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为区域经济规划服务[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干飞;;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演化的博弈分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2 ;我国矿产资源知多少[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陈计划;李有德;;宿州市埇桥区矿产资源差异分布成因研究[A];“资源保障 环境安全——地质工作使命”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11年
4 梅友松;;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需求的新特点及对策[A];中国实用矿山地质学(上册)[C];2010年
5 袁怀雨;刘保顺;李克庆;;理顺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6 侯华丽;;关于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思考[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管理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杨强;雍卫华;;国内外矿产资源与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石绍宗;;珍爱地球——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A];地质学史研究会第1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郑进华;李希昆;;我国法律设定的矿业权对矿产资源产生的负面影响[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王翔宇;连民杰;朱德生;;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计算方法探析[A];第八届全国采矿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建委;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杨文良;矿产资源投资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罗小南;河南省铝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矿产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王金亮;豫北安林地区铁矿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杨;西部资源接替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剑辉;祁漫塔格地区矿产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金发;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8 江峰;矿产资源税费制度改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9 华建伟;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与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淑玲;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优势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朝燕;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李男;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王丽娜;构建中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法律制度[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4 黄革;以资源价值为基础的我国矿产资源税费体制改革探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梁维维;我国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美珍;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制度的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卢大伟;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保障程度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郭恒哲;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9 陈姝蓉;黑龙江省矿产资源法制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颜坤林;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原;把有偿使用的文章做透[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阮晓琴;煤炭先行 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改革启幕[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记者 王健生;我国矿业权数量通过整合将减少20%以上[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薛惠锋 (作者单位:全国人大环资委);矿产资源有偿使用五议[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阮晓琴;财政部等酝酿调整矿产资源税费政策[N];上海证券报;2006年
6 国土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 王希凯;矿业权价款不是矿产资源有偿使用[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明三;山西试点煤炭资源有偿使用[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8 韩洁;我国加快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改革步伐[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9 高原;实实在在地体现资源价值[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阮晓琴;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将拉动资源溢价[N];上海证券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