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美国《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的出台,人民币汇率成为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人民币汇率制度被指控通过人为操纵而低于实际水平,从而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这形成对出口商品的禁止性补贴,且违反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规定和WTO项下的规定。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人民币汇率机制与补贴以及汇率操纵的界限进行分析:
第一章讨论的是汇率及汇率主权的边界。研究IMF框架下的人民人民币汇率问题,就必须要该清楚汇率是什么,一国的汇率又要受到哪些限制。因此,汇率以及汇率的主权边界问题是研究整个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基础,本章将着重在对两个问题进行论述。
第二章探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对汇率的分工问题。从美国《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来看,人民币汇率机制被认为是世界贸易组织下禁止的一种“禁止性补贴”,而美国也试图用WTO的制裁机制才对中国的汇率制度进行施压。在此之下,讨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对人民币汇率这一问题的分工与界限则存在现实性与必要性。本章注重对《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相关的条文分析,从而寻求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抗辩顺序,以此获得相应的合法性依据支持。
第三章进一步讨论人民币汇率机制与出口补贴的界限问题。针对《反补贴协定》中的规定,本章首先从补贴的基本概念出发,主要从财政资助、利益授予、转向性三方面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虽然在“财政资助”的认定上我国存在风险,但是纵观其他两项补贴的构成要件,我国在“授予一项利益”及“专向性”中,都无法被认定。
第四章对汇率操纵与汇率操纵的构成要件加以分析与讨论。避免汇率操纵义务是个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框架下的实质性义务之一,我国在过去曾经被美国亦指责列为汇率操纵国。本章根据对汇率操纵的基本概念与构成要件分析,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IMF禁止的汇率操纵的界限加以比较,得出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并不构成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下的汇率操纵。
第五章探讨的是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建议。作者结合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对目前人民币汇率改革成果进行评述之外,还针对汇率改革的方向提出加大资本账户的开放,提高资本自由流动性,以及对经常账户改革等一系列建议与意见。通过对现有制度和改革方向的阐述,本章以此表达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机制良好的发展环境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