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受典型氨基甲酸酯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相关研究

刘宪华  
【摘要】:氨基甲酸酯农药作为一类重要的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但其残毒会造成环境和食品的严重污染。由于这类农药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毒性、在环境中的残留时间较长、产量大,因此如何对受其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修复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生物修复具有费用省、可现场处理污染土壤或水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浓度和环境负面影响小等多重优势,因而非常适合我国目前的实际需要。本论文选取一种典型的N-甲基氨基甲酸芳香酯类农药—呋喃丹作为目标化合物,研究了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筛选出一株呋喃丹高效降解菌,并研究了该菌的降解活性,探讨了其对目标作用物的降解机制以及固定化技术应用于生物修复中的可行性,并尝试利用土壤的微生态研究来分析和指导实际的生物修复过程。具体结果如下: 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涕灭威、呋喃丹和灭多威等三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在模拟污染环境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RAPD技术作为一种简便、灵敏和迅速的方法,能够精确地判断出三种不同的氨基甲酸酯农药在不同污染时间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程度。因此,RAPD 对于污染物的风险评价、污染及修复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平衡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采用富集培养方法,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高效降解呋喃丹的菌株,命名为AEBL3,理化指标鉴定和16s rDNA 序列分析表明该菌属于假单胞菌。由正交试验得出该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2℃,pH 6.0,纱布3 层,摇床转速250 rpm。该菌对呋喃丹的120 小时降解率可以达到96.2%,并且也能利用其它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和灭多威等作为唯一的氮源生长。质粒消除实验证明,该菌的呋喃丹降解酶基因不位于质粒上。AEBL3 经固定化后对温度变化和高浓度呋喃丹的毒害作用的抵抗性加强。 通过硫酸鱼精蛋白处理、(NH4)2SO4 分级沉淀、DEAE 琼脂糖凝胶层析和苯基交联琼脂糖凝胶层析,从AEBL3 菌体中纯化得到凝胶电泳均一的呋喃丹水解酶,纯化倍数为30.33 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 值为4.5 和6.5,30℃下保温30min,酶活力基本不变,高于50℃酶活力则迅速下降; 氯化钾和氯化钠等对酶有激活作用,氯化汞、氯化锌、硫酸铜和硫酸锰等对酶有抑制作用,氯化钙、硫酸镁和三氯化铝对酶活影响不大。 使用以氨基甲酸酯除草剂燕麦灵作为筛选压力,分离得到一株抗性细菌AEBL2。细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属于欧文氏菌。通过对几种微生物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健明;莫婉湫;陈明;;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呋喃丹和甲萘威[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年05期
2 吴丽华;田忙雀;杨勤元;;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中多种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贺小敏;葛洪波;李爱民;马先锋;宋国强;;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4期
4 高玲;杨元;景露;罗晓飞;谯斌宗;;饮水中57种农药的GC/MS确证检验方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年08期
5 陈红平;刘新;王川丕;汪庆华;蒋迎;;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中10种极性农药残留[J];分析试验室;2011年08期
6 欧伟兴;杨林雄;陈梅珠;张明光;张勤;安玉兴;龚恒亮;;2.0% SP003颗粒剂防治甘蔗害虫试验总结[J];甘蔗糖业;2011年03期
7 周建群;覃桂聪;;3%辛硫磷颗粒剂防治甘蔗螟虫研究[J];甘蔗糖业;2011年0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潘荷芳;刘铮铮;刘劲松;;地表水中氨基甲酸酯农药及代谢物多组分分析方法研究进展[A];2008年全国有机质谱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正虹;周倩如;岳小春;陈静;张洁;张学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的呋喃丹方法研究[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10年论文集[C];2011年
3 丁煜炜;朱小俊;;用呋喃丹投毒致人死亡1例[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任桂芳;王建红;冯慧;;呋喃丹在防治园林植物害虫中的应用[A];全国园林植保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段志文;张玉敏;李海山;崔金山;;呋喃丹对雄性大鼠睾丸组织标志酶活性影响的动态观察[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袁国庆;;呋喃丹农药中毒30例临床分析——胆硷酯酶测定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7 于洪祥;;山羊误食含呋喃丹玉米种中毒[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周围;魏善明;刘红卫;;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蔬菜中残留氨基甲酸酯类农药[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年会、第七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围;魏善明;刘红卫;;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蔬菜中残留氨基甲酸酯类农药[A];西北地区第五届色谱学术报告会暨甘肃省第十届色谱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丽莉;胡恩宇;母应锋;纪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水中呋喃丹的研究[A];第三届科学仪器前沿技术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宪华;受典型氨基甲酸酯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及相关研究[D];南开大学;2003年
2 谷从影;聚合物毛细管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姚伟;部分农药及肠毒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吴秋华;液相微萃取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5 孙英;北京地区地表水环境激素污染现状与环境风险性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6 常智慧;高尔夫球场施用化肥和农药对环境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俊;高效呋喃丹降解菌株(CDS-1)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2 马海鸣;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质谱断裂规律及其酶抑制效应和残留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3 龙堃;水中芳环化合物及氨基甲酸酯农药的液相色谱分析[D];河北大学;2011年
4 赵永刚;呋喃丹等农药的电化学分析及甲磺隆等农药的毛细管电泳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5 张明翠;食品中三聚氰胺、农药和环境雌激素的色谱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6 张桂山;多菌灵、呋喃丹对湖南红壤土微生物和酶活性的效应及多菌灵降解细菌的分离鉴定与降解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左海根;农药对蚯蚓的单一及复合毒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肖根林;光合细菌修复铅镉及呋喃丹复合污染土壤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1年
9 彭香;呋喃丹降解菌YM3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性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10 仝雪梅;动物可食组织中呋喃丹残留检测HPLC-MS方法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圆;呋喃丹能治棉花害虫[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6年
2 杨玉凤 李小玲 刘剑霞 胡枭;要让鹅远离呋喃丹[N];河北科技报;2006年
3 王秀兰庞利萍;美欲禁含呋喃丹食品引起轩然大波[N];中国化工报;2008年
4 晓晓;5%地线畏——替代高毒农药呋喃丹理想药剂[N];中华合作时报;2002年
5 邢台市兽医院 邢兰君;包衣种子要了鹅的命[N];河北科技报;2006年
6 记者 陶克强 通讯员 周海明;呋喃丹氧化乐果等农药明起禁用[N];嘉兴日报;2005年
7 王伍峰;农药毒性分类及使用范围[N];科学导报;2005年
8 徐永林 董永利;玉米冀玉9号与正大12的栽培要点[N];陕西科技报;2006年
9 高春奇;鸡粪酿热好育苗[N];云南科技报;2005年
10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 李国洪;邻苯二酚反倾销石化企业受益[N];中国证券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