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容量锂电池纳米电极材料合成表征与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
植入式医疗器件、电动汽车和通讯器材等移动式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锂一次和锂二次电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高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的电极材料是锂电池领域研究的重点。目前锂电池中所用的传统电极材料存在着利用率低、锂离子扩散慢、极化大等问题,制约着锂电池性能的提升。纳米材料具有反应活性高、有利于电荷传导和物质输送以及独特的结构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锂电池的性能,其组成、结构、形貌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需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以α-CuV_2O_6为代表的过渡金属钒酸盐和Si是极具潜力的锂电池电极材料。因此,本论文开展了过渡金属钒酸盐和Si纳米/微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表征与电化学性能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采用水热法可控制备出α-CuV_2O_6一维纳米/微米材料,获得了α-CuV_2O_6纳米线“奥斯特瓦尔德熟化-分裂”的形成机理,详细研究了α-CuV_2O_6纳米线的嵌锂机理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α-CuV_2O_6纳米线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大、锂离子固态扩散路径短等优势,电化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在20 mA/g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达到514 mAh/g,电荷传输反应表观活化能为39.3~35.7 kJ/mol,明显优于α-CuV_2O_6亚微米线、微米棒以及块状颗粒,在锂一次电池中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通过水热-热处理两步反应可控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FeVO_4纳米棒和纳米颗粒,这种多孔材料显示出较高的放电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特别是FeVO_4多孔纳米棒循环20周后,放电容量仍能达到760 mAh/g,在锂二次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潜在的应用。进一步采用水热法可控制备得到了CoV_2O_6纳米线和Co_2V_2O_7微米片,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探讨。
采用改进的溶剂热方法制备得到了Si纳米空心球,并开展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实验发现:Si纳米空心球结构能有效缓冲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所产生的应力,提高了循环性能,在20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48周后,Si纳米空心球放电容量仍然达到1095 mAh/g,为锂二次电池性能的提升提供了实验基础。
|
|
|
|
1 |
李仕群;胡佳山;;粉煤灰物理化学性能评述[J];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
2 |
戴忠旭,詹晖,周运鸿,桂嘉年,王仁卉;尖晶石锂锰氧化物中氧缺陷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3年03期 |
3 |
龚茜,谭攸庚;钌钛锡氧化物阳极表面形态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氯碱工业;1995年05期 |
4 |
屠德周;雷永泉;陈立新;吕光烈;魏范松;;退火处理对La-Mg-Ni-Co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年03期 |
5 |
余祖孝;陈建;郝世雄;韩选平;;添加剂对铝阳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7年06期 |
6 |
孙泉胜;肖来荣;;Zn-0.3Bi-0.06Ti合金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电源技术;2012年03期 |
7 |
邓凌峰;陈洪;;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材料导报;2009年22期 |
8 |
许树茂;陈杰勇;邓淇彬;高爱梅;舒东;;不同掺炭比例对超级电池负极铅膏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蓄电池;2013年05期 |
9 |
李运姣,常建卫,李洪桂,赵中伟,孙召明,霍广生,孙培梅;富锂型掺钴尖晶石锂锰氧化物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10 |
李林艳;崔晓兰;单忠强;田建华;刘肖燕;;不同粘结剂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4年11期 |
11 |
王宏丽;;纳米CoTiO_3对高铁酸钡电化学性能影响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9年01期 |
12 |
邓凌峰;陈洪;;2,5-二巯基-1,3,4-噻二唑的电化学性能[J];电源技术;2010年02期 |
13 |
高虹;LiNi_yM_(1-y)O_2(M=Co,Mn,Ti,0<y<1)的制备和性能[J];电源技术;2001年04期 |
14 |
郭光辉;张克立;黄峰;易德莲;周瑜;;铁酸钴的流变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5 |
唐爱东;王海燕;吴晓;黄可龙;;掺杂锂镍钴锰氧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J];电源技术;2007年12期 |
16 |
郑伟;胡信国;张翠芬;;新型锂蓄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08期 |
17 |
刘志超;卢嘉春;黄萍;朱敏华;方荃;;几种氟化碳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J];材料保护;2013年S2期 |
18 |
汤昊,冯传启,刘浩文,雷太鸣,张克立,孙聚堂;掺杂Y~(3+)的锂锰尖晶石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J];化学学报;2003年01期 |
19 |
刘文刚;许云华;杨蓉;HOJAMBERDIEV Mirabbos;周志斌;;热处理温度对多元醇合成Li_2MnSi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英文)[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03期 |
20 |
童国秀;官建国;吴文华;李良超;关瑶;华桥;;海胆状α-Fe_2O_3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