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一次伟大实践,是步入21世纪中国人崭新的社会理想。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资源与和谐智慧,特别是在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农耕为本的经济模式、家国同构的社会格局、多元融合的文化特性为主要特征的衍生背景之下,形成的贯通阴阳五行、推崇天人和谐、效法中和中庸、注重修身克己的基本特质和精神,能够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构提供思想支持和文化支撑。
以天和、人和、心和为主干的三大关系,构成了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主要内容,也赋予了其独具特色的哲学意蕴。天和,从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入手,重在阐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和,从揭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入手,重在阐释人与社会和谐共处;心和,从揭示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入手,重在阐释人与自我和谐共一。由心和到人和再到天和的逻辑拓展,呈现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追求普遍和谐的哲学理路。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近世沉落,有着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中西学之潮的兴起,很快将中国传统文化这头傲视“西夷”的“无敌之象”肢解得七零八落,只能在清冷一隅寻得一方安身立命之地,基本丧失了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主导话语权。但是,蕴涵其中的和谐精神和生存智慧,对于当代社会修补天人合一之裂、夯实公平正义之基、矫正道德人格之规、营造心灵安顿之所、搭建世界和谐之桥,仍具有独特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代文化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殊异,面对的问题完全不同,实现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就必须完成它的当代转换。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在充分利用传统和谐文化宝贵思想资源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和谐文化。需要指出的是,重建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历史性与现实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主导性与多元性的关系,并以确立生态文明的新坐标、拓展公共领域的新空间、构建心灵平衡的新家园为基本指向,使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在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历程中,再次放射出令西方世界心驰神移的文明之光。